产业发展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近日,在大竹县月华镇河心村,村民们正整理刚刚翻耕好的100余亩撂荒地,抢抓农时,为接下来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做好充足准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芮铭 摄影报道)
苎麻撒种的忙碌、白茶收获的喜悦、重楼生长的生机……近日,记者先后前往大竹县高明镇、高穴镇、安吉乡的农业产业基地,实地走访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感受大竹县农业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三月中旬正值苎麻撒种的时节,在高明镇同心村,农民们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位村民刚撒完混着草木灰的种子,另两位村民抬着地膜卷立即上前为撒好种子的土地铺上薄膜……分工合作效率颇高,不一会儿,一大片土地便已穿上了“白衣裳”。
“撒种工作4人一组,一人翻土,一人撒种,两人铺膜,很快就能做完三到四亩地。”田土旁,同心村党委书记汤继尧一边检查着铺膜间距一边说,“高效的分工合作,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
几年前,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缺乏,同心村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加上村民们常年各自为政,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如何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困扰同心村的难题。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带动。为激发村子活力、凝聚基层合力,汤继尧带领村党委班子成员给群众做工作,依托“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在达州市国资委定点帮扶下,整合土地和人力资源与市属国企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签约发展苎麻产业。同时,在全镇大力发展水稻制种的大背景下,与大竹县周全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发展水稻制种900余亩。
工作开展之初,不少村民意见大,不肯配合工作。面对阻力,汤继尧带着村党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与乡亲们话家常,把村民的意见和困难记下,逐一帮忙解决。第一书记叶万清还专门带领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农业产业发达地区的经营模式,并通过院坝会向村民介绍相关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党委获得了村民的支持,确定了“土地流转+分红+自种”的集体合作社发展模式,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给合作社获得流转费或分红,务工还可获得工资,自种农户的幼苗、机器等由合作社免费提供使用,成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所得由合作社抽取30%。
“去年,我们村仅水稻制种就收入200余万元。”汤继尧表示,村上现有水稻制种田、苎麻田各千余亩,并在市国资委的帮助下找到稳定销路,集体合作社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他相信,只要村民们齐心协力,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茶香满山,产业兴旺”
春分已过,高穴镇清滩村的白茶已进入收获季节,阳光下,成片的翠绿尽收眼底。种植基地内,几名茶农正忙着采摘茶叶,筛选后的茶叶将运送至山顶的厂房,并进行后续加工。
“今年预计产量可达千余斤,产值达700万元。”谈及眼前的茶园,四川省鼎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善映高兴地说。
几年前,王善映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到各乡镇做实地考察。“农业产业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于我来说,当时并不算是最好的投资项目。”对于自己的选择,王善映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自己应该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经考察,王善映最终选择了在清滩村投资种植白茶。“在高穴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清滩村的群众很支持我们的产业,流转土地很顺利。”王善映说,“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把白茶基地发展壮大,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带着这样的决心,几年来,王善映推动基地投资上千万元,种植面积扩大至5200余亩,修建厂房4000余平方米,现已有能力对茶叶进行粗加工。随着白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增收的居民也不断增多。
“基地刚建好,我们就在这里务工,见证了村子的变化。”清滩村村民饶登义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讲述着产业发展的好处,“现在,我每天能收入100多元钱,家门口还通了水泥路,生活是越来越好。”
如今,白茶基地带动周边约300余人就近稳定就业,预计总共增收160余万元。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等途径,白茶基地还能为当地群众增收150余万元,“茶香满山,产业兴旺”的愿景正一步步实现。
王善映说:“接下来,我们计划在清滩村打造集茶叶生产加工、采茶体验、休闲旅游、品茶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带动和促进乡村旅游,惠及更多的百姓,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让中药材基地安心发展”
正值春耕,安吉乡中药材基地的中药材重楼长势良好。“重楼生长讲究‘高深’,所以我把它种在大山里。”基地负责人李泽轩介绍着自己的种植“秘笈”。
2018年,安吉乡党委、政府邀请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怀揣中药产业发展梦想的安吉乡人李泽轩抓住机会,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成立中药材基地。目前,他已在繁荣村等地采取粮食作物和中药材套种的方式,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1万余亩,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
“农业投资周期长,药材更是如此,有些甚至要三四年才能成药售卖。”谈及创业之初的艰难,李泽轩有些感慨地说,“若不是陈书记他们帮忙协调,我这个基地发展不起来。”
李泽轩所说的“陈书记”就是繁荣村党支部书记陈定田。据了解,基地入驻繁荣村前期,由于对中药种植产业不了解,许多村民宁愿让土地撂荒也不愿意流转。“安吉乡党委、政府给出的意见是,一定要为引进的产业营造好的发展环境。”陈定田说,“所以,村党委必须发挥好协调带动作用,让中药材基地安心发展。”
为此,陈定田带领村党委班子成员当起了村民与企业的“桥梁”。
“看到有人实实在在依靠种植中药材增收了,不愿意流转的人自然就愿意了。”陈定田说,经各方努力,如今,中药材基地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领农民创收。
“现在,我们会督促种植基地准时发放工资和土地流转费,保障好村民的利益。”陈定田表示,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是好事,但绝不能让好事变成“坏事”。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兰楯 通讯员 江文国
新闻推荐
香椿种植户甘良珍种植的香椿本报讯(达州日报社通讯员李悦)为充分保障春耕复种的信贷供给,达州银行开辟春耕复种绿色通道,通过...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