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饲用 达州做新“中国草”文章
□王晓林 程一凡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宇君 文/图
“牛变得肯吃肯长,不太容易生病,饲料成本也降了不少。”10月26日,达州市宣汉县庆云乡小全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小全冲着记者感叹,每养一头牛,节约成本可达500元。变化,源自他在饲料里添加了新的饲用苎麻。
苎麻原产于中国,有“中国草”之称。谈及其产业化,一定要提到达州。苎麻产业,是达州“五大名片”之一,业内素有“世界苎麻看中国,中国苎麻看达州”之说,无论是苎麻的种植面积还是产业规模,全世界90%在中国,中国70%以上在达州。
苎麻一身都是宝,最主要是纤用,还有药用,而饲用科研攻关,是达州市农科院相关团队的重大课题,也是达州探索苎麻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养殖户算经济账,值!
王小全很早就开始尝试在养殖牛羊过程中添加饲用苎麻。2014年,他在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达州市农科院畜禽水产所所长任小松等的技术支持下,种植了3亩新品种饲用苎麻,为其长期存栏的30多头肉牛、母牛,提供40%的饲料。
7年下来,王小全就一个字评价:值!
任小松介绍,与苜蓿相比,苎麻作为饲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显著提高畜禽抵抗力等优势,利用苎麻代替精料还可显著降低养殖成本,进而提升养殖效益。
苎麻做饲料这么好,为什么拿来喂牛羊的人不多呢?“不好吃的东西就不吃,牛羊跟我们人类一样,是会挑食的。”达州市农科院苎麻专家甘伟解释道,过去人们普遍种植的传统苎麻品种,适口性很差,牛羊等牲畜吃进嘴里,会感觉到植物纤维非常粗糙,“扎嘴”。打个比方,人类吃到老的豌豆尖,也会觉得难以下咽。
苎麻饲用科研攻关,重点就是围绕提升苎麻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含量,选育出新的饲用苎麻品种。达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达州麻类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中华介绍,达州市农科院苎麻育种攻关团队历时多年,已培育出川饲苎1号、川饲苎2号、川饲苎3号。
“这些品种在肉兔、肉羊、水禽、水产上的饲喂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推广也获得了农户好评。”张中华介绍,这些品种每亩年鲜产可达8-10吨,鲜食青贮“两相宜”,富含绿原酸、氨基酸、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粗蛋白含量更是达到20%以上,不仅超过达州本地常见的饲草苏丹草(粗蛋白含量15.3%),还打败了号称北方“饲草之王”的苜蓿(粗蛋白含量18%)。
饲用赋予苎麻新身份与使命
田间地头长满的苎麻,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是乡愁的标识物。而达州不懈追寻其新应用的产业实践,意义不一般。
在养殖业迅猛发展,蛋白和能量饲料紧缺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发文鼓励用优质牧草代替玉米、豆粕等部分饲料。据张中华介绍,2020年底,达州的牛存栏59.10万头,出栏33.46万头;羊存出栏存栏90.04万只,出栏124.34万只,均居全省前列,其养殖业同样面临饲料短缺难题。
苎麻最主要是纤用。作为当之无愧的产业龙头老大,苎麻是达州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致力于纤用,达州及大竹明确要建成全国苎麻面料和成衣基地。
但目前苎麻纤用价值始终有限,在达州,加工产业链依然不完整且不发达,本地企业加工消耗苎麻原料仅20%,剩余80%苎麻原料均销往外地。
饲用苎麻的诞生与推广,赋予苎麻新的身份与使命,让苎麻作为饲料,在畜牧产业舞台也能绽放光彩,更能增强苎麻产业抵抗经受市场风险冲击的能力。
下一步,达州市农科院将在达州全市范围内重点选择2至4个示范点,全面展示饲用苎麻新品种种植、青贮加工、饲喂技术等,形成“政府主推、科研院所技术支撑、企业引领示范”的联合机制,为擦亮达州市苎麻产业这一名片贡献农业科研力量。
新闻多一点>>>
“中国苎麻之乡”在大竹
达州苎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大竹县,大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苎麻之乡”,建成了大竹县苎麻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罗鹏飞介绍,苎麻核心园区现有1.8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优质苎麻13.5万亩。
“苎麻一年收3季,这个时候正好是第3季苎麻收获的季节。”罗鹏飞告诉记者,这个时节,大竹家家户户门前、院坝,都晾晒着一排排湿麻。据介绍,苎麻作为优良天然纤维经济作物栽培和利用,多年来在大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财政增税发挥了重要作用。
苎麻主要种植于坡耕地,对保护水土流失也具有积极作用。今年,大竹县为了支持苎麻全产业链发展,县级财政明确新增专项预算3000万元,还与某基金公司合作,设立4亿元的苎麻产业引导基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王晓林通讯员桂玮玮)日前,大竹县人民法院在执行陈某与钟某借款合同一案中发现,钟某在某人寿保险公...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