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强磁场” 点燃发展“新引擎”

达州日报 2021-02-25 09:25 大字

达州高新区参加2020年达州英才计划知名高校引才活动西安专场宣传会

2021年达州高新区“春暖人心 就在高新”春季人才网络招聘会直播间

高新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中的科创公园

长田学校

秦巴智谷产业园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激励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潜能。

“留住达州人、吸引外地人”“让更多人选择达州、热爱达州、建设达州”……达州历来十分重视人口的变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逢大会必定再三强调“人”的工作。

作为全市唯一省级高新区,近几年,达州高新区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积极作为,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贴心服务“留”才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个个横空出世的公园,一条条无限延伸的道路……经过多年发展,达州高新区成为达州市唯一一个省级高新区,走上了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衡量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在“人才”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解决就业则是措施之一。

2月20日下午,2021年达州高新区“春暖人心 就在高新”春季人才网络招聘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集宣传推介、交流思想、留住人才于一体的引智盛会,帮助园区58家企业招引员工1235人。

“眼下正值农民工外出务工高峰,达州高新区依托园区企业优势,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梳理,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并采取网络直播招聘形式,推介宣传达州高新区及相关企业,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高新区就业。”达州高新区就业保障中心主任余利红说,这既能让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还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不仅如此,利用春节期间乡镇当场天,达州高新区科服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达川区桥湾场镇、大竹县周家场镇等地摆设宣传点,并现场进行用工需求登记,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线下求职便利。

强化合作“聚”才

不久前,达州高新区与四川文理学院创新发展研究院签订了《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合作协议书》,将联合成立“达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研究院”综合科研平台,力争建设成为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形成高新技术研发、科技人才汇集、技术资本交汇、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信息整合的综合平台,这也标志着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下,达州高新区面临国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机遇。达州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做足“高”“新”文章,目前基本形成以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为特色、电子信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2+1”高新产业体系。与高校合作,足以说明达州高新区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除与就近高校合作外,达州高新区还与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启动战略合作,新签订“校企合作”9项。同时,园区企业也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实施重点人才合作项目,高标准建成全国首个玄武岩纤维产业馆、厅市区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

据了解,2020年1至9月,园区共申报创新研发课题78项,发布科研项目121个,申报知识产权285个。同时,配套启动了高新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竭力引进西南片区的应急管理学院,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园区科技创新生态链条得到完整构建。

创新机制“引”才

“我们需要引进新材料领域高端技术人才,能不能纳入‘达州英才计划’招聘?”2月22日下午,玄武岩研究院院长余盛向达州高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咨询“达州英才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该负责人详细了解情况后,立马向市级相关部门咨询上报。

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的人才供给不能“掉链子”。为做好“引才”工作,达州高新区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能职责并规范了运行机制,还将人才工作目标纳入日常党建考核工作之中,制发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不仅如此,达州高新区还积极搭建平台,聚集人才助力发展。

投资近3亿元,建成园区科创孵化平台23家,实现园区在孵企业突破1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70%,园区科研经费投入占比达2.55%,排名全市第一;引进创丰汇国家级众创空间,设立500万元孵化种子资金,加快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深化“达州英才计划”,创新人才飞地、高校引才、赴省外招才、公开招聘、商调、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招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名、科技领军人才2名、高级职称专业人才4名、年轻党政机关干部8名、园区企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00余名。

2020年以来,达州高新区聚焦与国家一流人才接轨发展,创建“异地养才为我所用”机制,在深圳市开创“人才飞地”跨地域人才协作,扎实开展“双异”合作,建跨区域创新平台,持续释放、扩大高新区人才动能,探索走上了一条“异地英才为高新区下金蛋蛋”的新路子。

“达州高新区编制了《贯彻落实<川渝陕结合部人才集聚引领区建设规划(2019-2025年)>责任分工方案》,切实推动人才改革政策落地落实。”达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区分局局长郝剑平说。

优化环境“激”才

王志文,达川区人,目前在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局的工作,是2019年“达州英才计划”引进的人才。“达州高新区为我提供了免费的人才公寓,并逐年发放落户补贴等,我幸福感爆棚,这大大激发了我在达州高新区干事创业的热情。”王志文说。

王志文的幸福,既得益于城市与人才的同频共振,也得益于达州高新区的“阳光雨露”。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便是城市与人才的最好关系。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坚持“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城市价值取向,高效推动梨树坪湿地公园二期等12个城市节点和经开大道二期等22条市政通道建设;加快推动长田科创城达州铜锣湾综合体项目开建和蓝润·春风屿湖、阳光·熙云湖等多个高档小区开盘;堰坝总部新城一期11个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已入驻总部项目6家;耗资10亿元修建的中坝大桥,实现马踏洞金融城外围、长田李家嘴、阁溪桥沿线互联互通,盘活土地近万亩……

同时,高标准启动万达开首个科创中心建设,布局现代化的科创大楼、学术交流中心,建成人才公寓826平方米,入驻高层次人才20人,在建专家人才公寓12.1万平方米,其中高端人才用房3.4万平方米;常态开展“政银企”金融帮扶活动和“高新英才”计划人才引进活动,通过“政府+金融+人才+服务”多轮驱动,实现效能“正向叠加”,园区“留才”环境全面优化。

软硬环境的优化只是激发干事创业的“外在动力”,达州高新区对“内在动力”也“着墨”不少。

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组织辖区党员干部集中开展党性教育、能力提升培训200余人次,组织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千名书记专业提能计划”;大力储备青年英才,举办村级后备力量专题培训96人次;建立“6+3”产业人才数据库,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等6个工业集群和现代建筑等3个特色产业。

同时,还通过玄纤研究院及其配套建设的高新职业技术学院和秦巴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专院校,抓好全区各领域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的职业教育。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姣

新闻推荐

女婴预防接种证上竟盖死亡证明专用章

近日,大竹县竹阳街道办辖区居民何先生碰到了一件让他怒火中烧的事,他的孙女去大竹县竹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