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多贡献 特色农业给力达州经济发展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秉持“乡村振兴、大德务农”初心,牢记稳定农业基本盘使命,扛起“农业多贡献”重任,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奋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为达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压舱石”力量。
高规格推进抓落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米袋子”党政同责责任。市级层面,市委副书记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立的“1+4”(农产品品牌、生猪、肉牛、苎麻、茶叶)重点产业推进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层面,由县(市、区)委书记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现代农业园区园长。
高起点规划谋发展。提出了建设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集群、四川省现代农业强市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粮油、畜禽、茶叶、苎麻、蔬菜、竹、果、中药材、水产9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发展,分产业制定了推进方案。
高质量发展见成效。2020年,全市粮食播面56.01万公顷,增长0.6%;粮食总产量319.37万吨(连续8年稳定在60亿斤以上),居全省第一位,增长0.5%,实现“十四连增”。经济作物播面27.66万公顷,增长6.8%。生猪复产扩能成效显著,全市生猪出栏370.17万头,增长15%;生猪存栏255.02万头,增长30.0%;能繁母猪存栏24.56万头,增长34.3%。牛羊出栏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04亿元,增长5.7%,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4.62亿元,增长5.6%;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5.5%,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6元,名义增长8.8%,达川区、大竹县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各项考评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效益建设结硕果。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制定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3)》和《考核认定激励办法》,集聚政策、资金、科技等资源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农旅融合等短板,全市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76个,其中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24个。全市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全国休闲美丽乡村3个、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7个。全市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达3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专业合作社36家、省级家庭农场40家。连续6年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多项考核名列全省前茅。
“十四五”扬帆再起航。“十四五”期间,达州将坚持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2021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达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施方案》《“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意见》《达州市苎麻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行动方案》等。二是培育招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按照“抓二带一促三”思路,坚持做强企业、做深加工、做响品牌、做大园区,加大“三类500强”为主的企业招引力度,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三是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特别是柑橘等水果品种选育换代上全面推进,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特别是花椒精深加工上集中用力,在基层队伍建设特别是畜牧防疫体制机制健全上狠下功夫。四是建立健全一套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乡村振兴“四个优先”,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达州农业农村建设,竭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覃鹏举 雷坤洋 通讯员 熊刚
新闻推荐
截至24日12时,已对追踪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及相关活动场所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达州市1例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运救治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道全)1月24日,记者从达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1月23日24时,达州市累计...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