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 集聚共建共治新合力

达州日报 2021-01-08 09:40 大字

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四融合”新机制,着力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集聚共建共治新合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在册社会组织321家,涉及综治、司法、民生等诸多领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竹、善治大竹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组织与党政融合 强化向心力

该县探索创新“党政主导、协会统筹、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成立了“社会组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县委政法委主管,依托协会平台团结、引领全县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行业特点和优势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同时,指导协会成立党支部,采取联合建、行业建、功能建等方式,在政法、民政、工商、教育等行业特征明显的会员单位中发展功能性党小组,达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作用。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县委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三级管理构架,把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列入重要管理内容,通过年度抽样检查、等级评估、评先选优等方式帮助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其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能力。

社会组织与政法专业队伍融合

强化协同力

该县共建“互联”网络。在具有社会治安防控、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诉源治理等功能性质的社会组织内设专门机构,负责与政法系统对应部门联系。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联系指导相关社会组织工作,构建起社会组织和政法专业队伍的互动平台,实现政法专业队伍指导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协助政法专业队伍工作的互补式、融合式工作格局。

在政法专业队伍的指导下,依托协会,各有关社会组织充分调动会员和志愿者积极性,通过“雪亮工程”APP、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慧眼工程、义务治安巡逻、违法犯罪“微举报”等途径,逐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同时,依托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优势,重点在社会心理引导、行业调解等方面弥补政法专业队伍在职能上的不足,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8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5200余人次。

社会组织与基层组织融合

强化驱动力

该县探索构筑以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为平台、社区公益服务为载体、社工专业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服务模式,将专业队伍、专业人才、专业方法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共管服务的基层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依托“三社联动”交流平台,社会组织与党的组织、自治组织等基层组织开展队伍联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日”等党建活动,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教育共同抓”等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组织会员、志愿服务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此外,设置了“三社联动大众行”品牌服务项目,在全市率先成立“三社联动服务中心”,推动优化社会服务,实现“三社联动”协作共治。目前,已发展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站34家,开展“民声代言”、“民事代理”、公益募捐、纠纷调解等公益活动百余场次,年服务群众10万人次以上。

社会组织与调解组织融合

强化带动力

该县探索构筑以“强化‘社调对接’、实施‘定向融合’,坚持多元协商、创新治理方式,开展特色活动、参与纠纷化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与调解组织融合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带动力。

该县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同专业调解组织的工作交流沟通机制,促进社会组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能够持续提升,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奠定了坚固的工作基础。

通过社会组织把会员有效组织起来,该县在本辖区、本领域、本行业、本系统内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协商”解决机制,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工人、村民、教师等群体建立12类矛盾纠纷调解指导组,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社会细胞弘扬传承“枫桥经验”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该县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会员的群众基础、民间声望和行业权威,组织开展行业矛盾集中化解、专业人士上门调、社区矛盾大家谈等活动,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2019年以来,全县社会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500余件次,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军 通讯员 张军

新闻推荐

四川省翠竹青青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翠竹青青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四川省翠竹青青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拟在达州市大竹县欧家镇高松村10组建设翠竹青青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