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大竹县庙坝镇中心小学 陈全国·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高速增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人们与自然的联结却越来越少,尤其表现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孩子身上。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能集中注意力,绿色空间对儿童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自然教育则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五感体验(眼观耳听鼻闻口尝手触)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
笔者曾在村小教学多年。可能有人会说,农村乡镇的孩子从小就在自然里玩耍,并不需要自然教育,其实这些孩子也同样需要从自然教育中构建对世界、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近年来,人们也时常目睹,即使是农村孩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越来越缺失与自然的联系。不少研究表明,“自然缺失症”(即成长中缺乏自然探索经历)对儿童的危害,将影响儿童的感知、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甚至会引发孤独和焦躁感。
为此,笔者试图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一则为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性,二则提升孩子将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大自然联系起来,彼此促进,最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以自然万物启蒙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而抽象思维并非天然而来,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要习得抽象思维,首先还需要从形象思维入手。比如很多孩子一开始都会背数数1、2、3、4、5……,但要是让他(她)数一数手掌有几根手指,好些孩子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一点上,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数学大致涵盖数数、图形、认识时间与空间、分数、加减乘除、面积与体积等内容。我们可以将一颗石头和恒河的沙粒作为对比,引入“1”和无穷的概念。太阳是圆形,玉米是圆柱体,豌豆是个球形。也可以以一片树叶和一个苹果,让孩子体会平面和立体的差别。这就可以传递给孩子,数学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他们可以用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工具。
以自然元素作为教学道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自然元素带进课堂进行教学讲解和训练。比如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如果使用树叶、玉米、向日葵、苹果、橘子等任何应季作物作为教学道具,以具体形象的方式教给学生数数、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认识,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培养孩子从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对于中高年级的分数、乘除法、奇数与偶数、面积和体积计算等课程,则可以反过来,即从抽象思维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去练习应用。例如,古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可借用过来让孩子思考,如果三个小朋友只有一个梨,怎么做才可以皆大欢喜呢?老师可以在讲解曹冲称象的典故后,现场展示自然界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巧妙方法。
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中,还会发现自然中的一些常见而有趣的现象,比如玉米的行数总会是偶数,向日葵上瓜子的排列是多么有序而严谨。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理解。
布置与自然相关的课后作业
老师还可以布置与自然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自然中选择具体对象探索,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特别是在计数、集合与分类、量的比较、认识图形、面积与体积计算、认识时间等方面。比如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一片土地种植了多少种作物并将作物的棵树做一个排序?秋天的一串稻子多的有多少粒谷子、少的又有多少?荷叶的面积有多大?苹果的体积是多少?这个月分别有多少天是晴天、阴天、下雨天?月亮从月牙到满月的周期是多少天?教育不应当只依靠学校,这样的课后作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需要他们陪伴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才能有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去练习去运用。然后,老师在课堂中创造情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探索和观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上述过程不仅是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万物产生更细致深刻的认知。
以上三点,只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的最简单的运用。观念是根本,在观念的驱动下,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因此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同时还能加深与自然的联结,这才是学习的目的。
新闻推荐
·大竹县第九小学五(3)班/袁静爽·书籍,对我这种平平无奇的小书迷来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自...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