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助推学校高位发展 和大竹县第一小学校长练友全谈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一所学校能在百姓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办学业绩,还需有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精神。大竹县第一小学结合校史、校情,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特色校园文化促学校高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记者走进大竹县第一小学,与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练友全就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进行了深度交流。
记者:在平常采访时,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谈孩子的聪明可爱、阳光自信,与他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分不开。你怎么看这一观点?
练友全:这些家长的见解很独到,也说明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理念在发生改变,不再以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好的教育要看重考试成绩,但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身心健美、智慧灵动、情趣高雅”的素养特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出成效,点亮孩子的智慧人生。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家长也好,教育质量观正悄然发生变化。
记者:提升学生的素质关键在教师。你认为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练友全:我认为,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言传身教时,要引导学生获取真知与卓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才华,让学生勇敢地追求智慧人生。为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名校对接互动,缔结友好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学校要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促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记者: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学校要如何多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练友全:只有面向未来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决胜未来的人才。学校是文化场所,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文化长期积淀,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精神。它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在办学历程中,秉承优良的教风,形成一支敬业勤业、德能双优的教师队伍;涵养良好的学风,培养一大批立得起来、走得出去、行得高远的优秀学子;践行积极向上的校训,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的办学理念,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优秀公民。
记者:大竹县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如何践行了社会担当?
练友全:我们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正引领薄弱学校加快发展。王仕斌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大竹研修团队的成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还携手五所青年成员校,组成了大竹研修团队,构建校长成长共同体、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牵头大竹一小教育集团联盟,定期开展了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实现管理共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文化共融,助推县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你们的课程改革走在全县前列,有些什么特色呢?
练友全:大竹县第一小学现有本部A区、B区和东湖三个校区,一校三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正逐渐成熟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成功扩容增量,满足了更多学子的求学需求。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多元发展之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发实施凤鸣课程,构建凤鸣课程体系,力争把每一位孩子培养成为美好世界创建者。学校以“丰富见识、促进志趣、自主发展”为目标,开设了“走班制”社团课程,多角度加强校级社团课程建设、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学生参加各级比赛、竞赛活动踊跃,成绩优异。我们还开发了以创客社团和机器人社团为特色的STEM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传承非遗文化,开发了以“创意编织”为特色的竹编课程,。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特长活动中,体验好的教育过程,享受好的教育收获。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礼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秦军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秀琴)“红灯停、绿灯行”,我们唱着这首童谣长大,但不少人走路时却把这交通法规抛之...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