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镇:文明新风走进“大家”吹进“小家”

达州日报 2020-10-21 09:08 大字

“从田里干活回来,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打着招呼,年轻人还主动帮我扛农具,真是文明新风进咱农村啦!”家住大竹县杨家镇万福社区2组的李美娥,在《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诉求办结表》上,给年初她提的“希望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文明素质”这一诉求办理,打了满分。

“文明大宣讲,讲进咱心坎”

“宋朝有个叫杨时的才子,下雪天去老师家请教问题,为了不打扰老师午休,他就悄悄在门外等了很久,积雪下了一尺多深,‘程门立雪’成为广为流传的尊敬他人的典范......”近日,在杨家镇天宝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胜平正娓娓道来一段有关美德的小故事。

“听起来很亲切,生动的例子,比讲起大理论,咱们群众更乐于接受,更能避免身边不文明的现象。”听众王良奎笑着说。

为让文明走进“大家”、吹进“小家”,杨家镇立足乡村本土人才,充分整合村(社区)党员干部、驻村组、乡贤、道德模范、好邻居、好妯娌等力量,运用“竹之声”宣讲团、农民夜校等方式,广泛开展院坝会、道德讲堂、田间讲坛,宣讲文明故事、道德知识、礼仪常识,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身边事教育好身边人,推进文明新风进万家。

“文明劝导队,劝做文明人”

“公共客车来了,请先下后上,莫拥挤哟!”在杨家场镇十字路岗亭外,正在执勤的镇机关干部范光明,对着排队等候上车的群众说道。与以往着装不同的是,他胳臂上挂着“文明志愿者”的红袖章,“咱有了志愿者这个身份,这是份沉甸甸的责任。”

“大叔,您的煎饼摊不能摆这里,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您往左走就是菜市场,那里有规划好的摆摊位置、地方大、还有遮雨棚!”同为文明志愿者的万福社区干部廖中武对着一三轮小车说道,看着摊主配合着挪动着车子,廖中武松了一口气,“我们社区对摆摊的群众不‘堵’,更重视‘疏’,这样劝导,群众更理解咱们。”

杨家镇充分发挥文明劝导的积极作用,从镇机关、村(社区)干部、先进群众中,抽调骨干力量60余人,组建6个文明劝导小分队,利用周末、赶场天等时间,在场镇社区对群众开展文明乘车、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文明经商、规范停车、文明就餐、文明言语等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规范言行举止,提升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文化小阵地,文明润心田”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一段字幕在杨家镇机关LED显示屏闪烁着,“这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让我们一进办公楼,就想到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正在观看屏幕的干部张锡平说道。

与此同时,在杨家镇栏岭村,村图书室、文化室内读者多、人气旺,村民们时而低头沉静翻阅,时而奋笔疾书,沉静在书香的世界里。“以前农闲时,男女老少坐在家里打麻将,往往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现在的图书室丰富了咱们的生活,在这里感受新农村新气象。”正在翻阅图书的村民黄必娟竖起来大拇指。

近期,杨家镇依托现有办公条件,不断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充分运用村(社区)活动场所,重点建设好图书室等文明宣传阵地,以书会友,以文聚力,拓展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由党员干部引导,宣传积极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

“我们将持续筑牢精神文明建设基石,做好做实文明监督工作,推动乡风文明深入群众生活和文化服务阵地,让文明浸润乡土,让文化滋养乡情!”杨家镇纪委书记田杰充满信心。 □通讯员 田杰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岸

新闻推荐

用实干与汗水交出合格“扶贫答卷” 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第一书记吴成珍的驻村故事

“咱们村里这个90后女娃娃书记不简单,为村里干了不少实事好事,我们跟着她一起干很有成就感!”在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两委”...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