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糯稻致富10万余人

四川日报 2020-08-23 06:22 大字

达州市大竹县做强糯稻产业链

本报讯(徐洋 记者 袁敏 袁城霖)“机器准备好,再等3天下田打谷子。”8月19日,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查看稻田后,糯稻种植大户徐学证给机收队打去电话。今年这一地金黄的糯稻,预计将给他带来16万元的进账。

“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这是大竹农业最具特色的两张金字招牌。目前,全县规模种植糯稻已达17万亩,带动50余个行政村、10万余名群众从事糯稻生产。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糯稻,已成为大竹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谷种不花钱,机收有补贴,收购还有保底价。”依托大竹当地企业东柳醪糟公司的龙头带动,大竹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糯稻种植模式,从种到收全过程保障农户的持续收益。10年间,徐学证家的糯稻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亩扩张到如今的90余亩,亩产可达500至600公斤。

田间收割的糯稻不需外运,而是直奔设在月华镇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中,前期储备的糯稻经过脱壳去糠,变身光洁圆润的糯米。

发力糯稻精深加工,大竹已开发出醪糟、糯米粉、饮料、米酒等7大类80多个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年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吨。 其中,大竹醪糟更是站上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的位置,糯米粉生产能力也高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国内多家速冻汤圆厂家的原料供应地。

田间直达车间,产品直变商品。大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一条年产能达万吨规模的速冻汤圆生产线即将在大竹启动建设,“这将让糯稻的附加值再提升20%以上,县里的种植规模还得再扩大。”

建起国内首家醪糟文化博物馆,开发糯稻种植、醪糟自酿等田园体验项目,引导农户开办糯稻特色农家乐……围绕糯稻做好文旅大文章,大竹建起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实现达州工业旅游零突破。去年,景区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年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竹县已与毗邻的重庆市垫江县、梁平区进行多轮对接,三方计划合作共建辐射范围达40万亩的糯稻(醪糟)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一粒糯稻实现了三产的连接,也打开了区域合作的新空间。”大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三道加法”让大竹农业跑出“加速度”

大竹县农建综合示范区。“一斤糯稻要比普通稻谷多收两角多,我家里4.5亩田,收谷子将近6000斤,多挣了一千多元。”8月11日,立秋...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