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姓氏故事】 战国楚相春申君后裔聚居达州

达州晚报 2020-07-09 09:45 大字

□傅昌志 社区记者 谯继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黄,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氏学经典《元和姓纂》中也明确断言:“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新的《百家姓》顺序中,黄姓已从第8位升为第7位,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广东东部、中部、四川东南、湖南东部、广西和江苏等地居者众。六百年前,战国楚相春申君后裔黄敬为避乱移民入川,落藉达州大竹,繁衍生息,分支分徙,如今敬公一脉人口已逾10万之众,遍及达州,广布省内外。

先祖敬公移民入蜀

据家住达州江湾城、祖籍大竹、曾在达川区赵家镇中心卫生院督察室工作的退休干部黄尤通提供的民国初年大竹《黄氏宗谱》记载:

“吾族总源始自黄帝逮颛顼之后陆终之裔,受封于黄,子孙以国为姓,遂递传至今,代有名贤不可胜记……上溯前牒,自唐末世祖峭公官奎章阁大学士,娶三妻,官吴郑,共生二十一子。及郭威王广顺八年,子孙日益繁盛,以铜钱八百万贯,金银八百称,与诸子均派,遗诗分居。留三妻之长子侍奉。历宋元两朝,我敬祖始自楚入川,按少尹宗泽公墓志称系楚襄人中宪大夫黄八公之裔,居(大竹)双溪上游,葬祠左妣秦氏陆氏,吾宗世代相承,遂从此昉。

一世祖敬公,查双溪墓碑及各谱多称,公自元末避乱入蜀,唯梁邑谱称,明初自麻城孝感乡万人岩伯、仲、季三人徙蜀。伯居大竹,仲居长寿,居梁者,其季子庄也。西门谱亦注敬公业儒生三子,受职为大夫官,辞归原籍隐居。明洪武三年天旱,秋携子来川北门。肇周公谱叙元末兄弟三人由麻城入蜀,长居渠邑斌山,次居竹邑山后义门口,唯三祖至大竹城北双溪燕尾居焉。

吾宗房族繁衍散居县城东南西北各乡,殆遍并有因,明末之乱,避居他省未返,如滇、如黔、如陕、如湘、如本省之太平、云阳、营山及县属各场均有落籍,置产流传子孙。我敬族移蜀,相宅于竹,卜居双溪上游。于明代二百余年中,传十余世,旧称掇芹者百余人,分贡树香者二十余人,登贤书者十余人,人文之盛,允为一宗。光远之耀,当时上承峭公,下及明永乐成化正德嘉靖各科,报捷秋闱之英,一宗支分派别,世绪缵承,固夙闻牒序详备。”

据年逾古稀的大竹县文星中学退休教师、《大竹县黄氏族谱》主编黄景泽先生介绍,大竹县黄氏敬公支派,系峭公长子黄和之后,即峭公第十六世孙黄善庆,明进士,敕授武德将军,配李氏,诰封宜人,居江西九江德化县独树台。其子宿儒黄呈秀,配罗氏,生子黄千,千公第八子黄庆,徙居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生三子,伯(业儒,讳敬)、仲、季。敬公业儒,系峭公第二十世孙,生于元至正七年(1339年),官拜中宪大夫,正四品,后辞归原籍隐居为民。明洪武三年(1370年)天旱,秋,敬公兄弟三人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万人岩斑竹湾,徒(步)经湖北房州、竹山,翻越大巴山,沿大宁河至四川巫山、夔州(今奉节县),再经万州后,兄弟分县落籍。敬公与季沿梁平至大竹,季落籍梁平黄家场,敬公落籍大竹县山后文星镇“义门口”,仲沿垫江至长寿,落籍长寿海塘。

敬公卒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享寿88岁,葬于大竹县文星镇支子村绿荫滩嘴,有墓碑为证。妣秦氏、陆氏,生三子,长子移居渠邑斌山,次子时中,居竹邑山后义门口,三子时珍,居大竹双溪燕尾。后时有外迁:黄良友(号同仁),于乾隆四年(1740年)迁居万源井溪乡十村(深坑子)、十三村(回龙坝会仙溪)。黄良华兄弟3人于雍正年间,由大竹县黄家沟迁太平(今万源)落籍。黄承谕于乾隆年间,由大竹县城西门迁渠县龙潭乡老龙村老岭坎大坪定居。黄芳昱、黄芳升于雍正年间,由大竹县四黄坝迁邻水县王家乡、古家乡落籍。黄光佩由大竹迁云阳再迁湖南常德,黄德溥由大竹迁太平又迁陕西。另有一支由大竹东柳迁开江。敬公黄氏后裔从大竹走向全国,繁衍生息,枝叶代代绵远,富贵无替矣。

此支黄氏入川六百余年来,簪缨相继、俊杰辈出。涌现出了古代名贤:黄承冕,字冠群,四川大竹县人,曾任陕西蒲城县令。黄仁,字体元,号复斋,四川大竹县人,湖北当阳县知县。黄士骐,四川大竹县人,黄仁之子,壬午科举人,袭授云骑尉,改七品小京官,补中书科中书,拣发云南,补晋宁州知州兼署昆阳州事,赏戴花翎。历任贵州兴义府知府,长寨清军府特,授黎平府知府、奉直大夫,诰封朝议大夫。黄廷玺,四川大竹县人,清嘉庆元年封文林郎,嘉庆十四年封奉直大夫、中书科中书。黄光先,字鸣寰,四川大竹县人,明代湖广黔阳县知县。黄廷槐,四川大竹县人,清代广东惠来县知县。黄肇周,四川大竹县人,由巡抚掾授知思南府婺川县知县,复授屯田副府。黄克巩,字恂齐,四川大竹县人,任知州,御补授兴义县知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条战线供职的知名人士,更是举不胜举。

敬公:春申君之后裔

据有关资料介绍,春申君(公元前314—前238年),嬴姓,黄氏,名歇,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于辞令,巧于谋略,顷襄王时任左徒,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任令尹,拜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12县。后因保太子登基有功,改封江东吴之地,门下能人食客三千,富贤侠名,曾派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多功绩。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前去奔丧,被李园所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如今的上海市曾经是春申君的封邑,故上海别称“申”。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待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春申君因保太子登基有功而官封令尹,地封故吴之地,上海都在其封域之内。春申君任相以来,做了许许多多为百姓称道的好事,春申理水、出兵救赵等故事传遍吴越之地。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得名以及上海别称“申”,都缘于春申君。

2010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走进达县——传说中的春申君故里》指出:2009年,经过我国研究先秦史的权威专家彭邦本教授以及达州市地方史专家邓高等多名业内知名学者多年调查研究证实,被誉为“上海城市之父”的春申君黄歇故里万顷池,就在达县(今达川区)麻柳镇境内。

据大竹《黄氏宗谱》记载,春申君黄歇配郑、甘二氏,封夫人,共生育13子。在被李园所害时,有子逃出而免遭祸害。

黄尤通先生告诉社区记者,达州大竹黄氏与春申君有着密切渊源。他保存的民国初年《黄氏宗谱》载:“苗裔肇祖溯轩黄,一系相承帝高阳,派衍陆终传世远,以国为姓受封黄。春申馆食三千客,辅之相楚考烈王,六世霸公春申子,昆季十三演天潢。由此递嬗千余载,四十世传广顺唐。峭公崛起光前烈,官吴郑姓妻三房,二十一子环侍侧,婚配生育世盖昌”。此段文字明确告之世人,黄峭公系春申君黄歇之后裔。而大竹黄氏入川始祖黄敬系峭公之裔,这就确证大竹黄氏系春申君黄歇之后裔。目前大竹黄氏敬公一脉之后遍及达州各县(市、区),分布四川省内外,30余个支派,总人口10余万人。

百年老照片已历五世

社区记者在黄尤通家看到,他至今保存有民国十四年(1925年)编印的宣纸石印线装老式《黄氏宗谱》(上下册)两本,至今已近百年,完好无损,极其珍贵。此谱已经4代传递,于1984年辗转传至黄尤通珍藏至今。

比老谱更久远的是上五代老祖宗黄吴氏的一张黑白人物老照片。此照类似如今5英寸大,立式长方形。照片上,一面目慈祥的老太,头戴绒帽,身穿对襟长衫,脚为三寸金莲,双手怀抱,盘脚端坐于地上铺的花色毯子上。照片背面写有文字:在黄先德屋后老井边,此片于一九零九年拍,黄克义之妻黄吴氏,生于一八六八年(清同治七年),享年68岁,葬于王家堡。

“据我所知,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已传五代人了。”黄尤通感慨地说,此照系1984年春节本家老前辈俊先老人传给他的,历经110多年,保存完好,实属不易,至于系何人拍摄不得而知。这张老照片对于研究清代人文历史和衣着特征以及照相技术,具有参考价值。他表示,将永久珍藏。

新闻推荐

腹泻发烧 二十多名小学生住院咋回事?

端午小长假期间,大竹县清河中心卫生院陆续收治了二十余名腹泻、发烧症状的学生,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当地同一所学校。记者在大...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