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发力铺就幸福路 大竹白茶从“茶叶”到“茶业”的蝶变

达州日报 2020-05-21 09:00 大字

团坝镇赵家村茶农正在基地里采摘白茶。

初夏的竹乡大地,处处生机盎然。记者沿着蜿蜒的通村水泥路来到了铜锣山深处的大竹县团坝镇赵家村,只见5000余亩郁郁葱葱的茶树林把层级坡地染成一片翠绿,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春茶,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大竹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白茶产业,延长融合白茶产业链,按照“四带三供”模式快速发展白茶产业。如今,白茶产业不仅成为全县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增速转型的绿色引擎。

东茶西引

大竹白茶根植青出于蓝

大竹人爱茶、习茶、种茶至今已约1700年。然而,随着当地大量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使得茶叶生产大面积撂荒,茶山荒废。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不足5000亩,年产量不足百吨。

2009年,大竹籍退伍军人廖红军偶然间了解到了安吉白茶,经考察,他引进1000株白茶苗在家乡试种,第二年喜获成功。这一成功为重拾这产业看到曙光。

经过几年的接续发展,大竹白茶因上市时间早、氨基酸含量高、品质优良而闻名,产品供不应求。如今,白茶已成为大竹香椿、竹、糯稻、苎麻之后的又一张响亮名片。“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白茶确立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久久为功推进产业的升级转型,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做大做强白茶产业。”大竹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全县白茶面积达5.2万亩,盛产茶园3万亩,成立茶叶种植专合社21个、茶叶加工企业11个,新建或改建标准厂房11个,新置茶叶加工生产线9条,年产鲜叶135万公斤,折成干茶约27万公斤,产值6.5亿元。

茶香业兴

百姓茶园喜采绿色金叶

“我家里10来亩土地都种上了白茶,自己在巴蜀玉叶公司打工,全家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早就脱贫了。”团坝镇白坝村七组贫困群众邓中成谈起收入底气十足。

团坝镇的山顶山腰,大片的茶园随坡起伏。这段时间,又到采茶季,茶农忙得不亦乐乎,待今年春茶采销活动结束,村民们的腰包又要鼓起来了。

近年来,团坝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增强主体带动能力,公司与农户(贫困户)签订订单协议,3年后,保证每亩4000元以上的纯收入。白茶公司向农户免费提供茶苗,免费提供技术,且高市场价包回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企业与农户(贫困户)共赢。

大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白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0年起,以每年净增茶园1万亩的速度大抓基地建设,掀起了全县倾力发展茶产业的高潮。迄今,全县5.2万亩茶园覆盖14个乡镇,涉及贫困村1个,带动全县种茶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户200余户。

外扩内提

按下茶产业发展“融合键”

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断深入,大竹县走上“精品白茶”之路,全力做好白茶产业“外延扩张”“内涵提升”两篇文章,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近年来,大竹县集聚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并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打造白茶休闲主题公园、白茶博物馆、白茶森林人家,建设白茶康养基地,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到2020年,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主题休闲茶园5个,生态康养人家10户,AAAA级茶景区1个。

“我县白茶效益已初步显现,下一步,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一核二线多片’发展思路,以创建‘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着力打造铜锣山大竹白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云雾山大竹白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狠抓茶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全县新发展白茶10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到盛产时,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配套产业实现收入10亿元,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大竹县主要负责同志对白茶产业发展信心满满。

□文/图 邓岚精 特约记者 王晓林

新闻推荐

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食品安全“您点我检”活动

本报讯为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渠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4月18日到5月10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了食品...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