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乡田野播种希望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08 06:42 大字

团坝镇白茶产业。

月华镇九银村贫困户乔迁新居。

人和镇天宝寨新村聚居点。

□程一凡

干群田间奔忙、春耕如火如荼、人人欢声笑语……3月底的竹乡田野,一派春的景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按下“暂停键”的竹乡大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对于大竹县而言,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巩固脱贫成果的千钧重担,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大竹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大竹县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张精彩的答卷。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万事通,农村稳则天下安。”抱着这样的理念,大竹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标同步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硬指标、硬任务,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全县冲刺“双副双二○”目标筑牢“三农”基础。一年来,大竹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大竹香椿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大竹糯稻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白茶产业发展获省委领导充分肯定。成功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连续7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

在广袤的竹乡大地上,如今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里,林林总总的特色产业长势喜人;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奔向四方;园区内,一家家涉农企业产销两旺……织就一幅充满希望的金色画卷。

壮大特色产业 让农业强起来

“战疫不忘备春耕,这些天来,我们已经全面铺开了小黄椒育苗工作,4月中旬就可以开展全面的种植。”3 月 18 日,在大竹县石子镇吉星村,明亮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明正指导农户翻松土地,为小黄椒产业在该镇落地生根做准备。

2019年,在外务工的李晓明返回家乡创办大竹县明亮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80亩,总投资额500万元,发展“小黄椒+水产养殖”的特色产业。“直接经济收益预计能达到120万元,人均增收能达到1000元以上。”李晓明说,产业布局成功后将吸收带动周边群众186户324人投入相关生产活动,其中贫困群众有47户123人。

李晓明返乡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故事,是大竹县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大竹县持续打造竹、苎麻、香椿、糯稻、白茶“五张名片”,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小龙虾)“五大产业”,努力提升现代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支撑”能力和建设水平,全力构建现代农业“5+ 5+3”产业体系。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长久保持农村繁荣稳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近年来,大竹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最长效的发展机制,围绕五大产业名片,稳步做大规模、逐步扩大优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2019年,全县培育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全面完成产业脱贫任务。开展部级粮油高质高效创建,成功阻击草地贪夜蛾,粮食产量连续十四年增长。月华糯稻—醪糟、铜锣山白茶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九银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竹糯稻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壮大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7个,创建全国领先的省级小龙虾良种场1个。

强化基础建设 让农村美起来

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的水泥连户路、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这是清水镇老书房村新农村示范点的喜人景象。

昔日的老书房村,房屋低矮破旧、垃圾遍地,短短几年时间变了样,令人感受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给这里带来的可喜变化。

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立统筹协调的规划机制,健全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产村相融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探索农村文化旅游建设机制,健全幸福美丽新村管理机制,整合各类惠农项目,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大竹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挤破头都想到城市买套房,如今村里大变样了,环境、交通都好了,反而觉得我们农村居住环境更舒服。”高穴镇长征村村民李昌俊感慨道。以前长征村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一走进长征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庭前院后花果飘香,一些村民在庭院里悠闲自在地浇花,到处呈现着新农村的美丽景象。

老书房村、长征村展现出的巨大变化,是大竹县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旋律,狠抓农村惠农项目,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实实在在的例证。

近年来,大竹县加强农村基础投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集中建房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提升,城乡呈现统筹发展良好态势。2019年,庙坝—姚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启动建设,庙坝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和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镇;杨家镇被评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镇。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命名县级“美丽大竹,宜居乡村”达标村96个。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主(分)会场活动连续多年在大竹县新村示范点举行。

夯实脱贫成果 让农民富起来

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17893块钱!”1月15日,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种植大户杨贵志点着手中的钱激动地说。这一天,他家共挖出近4吨丹参,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振堂引进的中庸药材公司按照最高市场价格进行了现场收购。全村250亩丹参能为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2019年,大竹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模式,通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股权量化等一系列成功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和贫困村鼓起“钱袋子”。全县“六权”同确试点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登记赋码工作,实现农村产权交易363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任务。全面清理大棚房,土地流转16万亩,规模流转率达16.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壮大市级龙头企业4户,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示范专业合作社5家。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93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482 人、农技人员147人,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稳定农业科技示范户570户。

脱贫奔康离不开产业支撑。“新鲜香椿第一茬,色泽亮丽、味美鲜香、绿色营养,你值得拥有……”3月5日上午,在位于大竹县石河镇的巴山红香椿基地,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县商务局局长面对镜头前的全国网友,为本地特产——大竹香椿直播代言,卖力吆喝,助力疫情下的香椿销售市场红红火火。

为了保住椿农的“钱袋子”,大竹县专门联系了具有冷链资质的物流快递企业,仔细研究了快递冷链包装、装货量、续重物流费等关键要素,目前已和顺丰达成协议,单件香椿快递物流费用降低30%,并且采用专车收件、航空运输,为大竹香椿48小时内登陆大中城市奠定基础。

不断夯实的脱贫成果,让农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起来。2019年,大竹县高质量实现省定贫困县摘帽,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两年跻身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的先进行列,防返贫工作经验获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累计实现90802人脱贫、70个贫困村退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 播 电 视 达 标 率 均 为100%,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绝对贫困彻底消除。

新闻推荐

邓雪阳:想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我也很害怕,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如果说,牺牲我一个人可以挽救10个、100个甚至更多病人,那么我愿意。现在,终于熬...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