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战“疫” 放飞青春梦想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01 16:56 大字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彭书记是个热心肠,我们有啥事随时可以打电话找她。”“彭书记经常到我们院子里,同我们拉家常,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近日,走进大竹县四合镇先进村,提起80后彭梅,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

这个面带微笑、亲切随和的农家女孩,2008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她在家乡一待就是十余年,2017年被任命为先进村驻村第一书记。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一线,还是在疫情防控前沿,处处活跃着这位铿锵玫瑰的忙碌身影。

战“疫”春耕两不误:促返岗就业、助农业生产

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彭梅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她组织村组干部在村组干道设置劝导点,严密排查返乡人员,确保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1月底到3月初,彭梅带领村组干部严防死守在劝导点,核对排查从重点地区返乡人员18人。她每天督促村组防疫干部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这些从重点地区返乡人员14天的居家隔离期满后,18人均无异常。同时,设卡登记车辆120台次、人员2500余人次、劝返车辆近100台次,悬挂宣传标语10余幅,入户走访宣传100余户,真正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保护伞”。

“在家里待了一个月了,现在厂里通知我回去上班,健康证明还没办下来,这可咋办哟?”先进村10组务工人员张超拿着自己的农民工返岗复工备案表找到了彭梅。彭梅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立即与县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给张超所在的工厂老板打电话希望延长假期,还主动帮他落实返岗车辆。一天后,拿到健康证明的张超,感动得热泪盈眶。迄今,彭梅对全村1104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全覆盖走访,有序组织351名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其中贫困劳动力21人。

时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进,抓好春耕生产已成为彭梅的心头牵挂。

“几天前,我还在为没买春播种子发愁,生怕误了一季庄稼,嘿!没过几天,彭书记就来到我家,还带来了好几个水稻玉米品种,让我自己挑选。”二组一位贫困户提起彭梅,脸上写满了感激,“这个闺女好啊!到我家询问今年栽种打算,还联系车把化肥、农膜等农资送到家门口,我们可省了不少心。”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值守点设置以来,彭梅已为农户(贫困户)采购春耕物资1000余次,代购春耕物资价值3万余元。

偏远山村换新颜:抓特色产业、稳脱贫增收

先进村地处偏远,距离场镇 8 公里,交通条件落后。2015年10月,彭梅带领村“两委”干部用了15天时间,走遍了全村百余个院落和百余道沟梁,了解群众的产业发展意愿,寻求脱贫致富“真经”。

在大竹县农业局和重庆农科院、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彭梅组织召开院坝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柑橘第三代优良品种——塔罗科血橙最终在先进村“安家落户”。经过5年的精心培育,全村塔罗科血橙进入丰产期。其间,彭梅因工作出色,转岗为四合镇社会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彭梅的主动申请下,2017年6月,她被任命为先进村驻村第一书记,挑起了先进村发展农业产业的“重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梅的付出有了回报。如今,在彭梅和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先进村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产业大发展。目前,全村已硬化水泥路 18公里,主公路扩至 5 公里,塔罗科血橙产业园产业路4公里,基本实现院院通水泥路,入户路在90%以上;实施危房改造 28 户,易地搬迁户3户,建立扶贫产业就业基地1个。

同时,彭梅结合该村地处山区、水域面广、农业种植基础好的实际情况,动员村民 发 展 家 畜 家 禽 养 殖 。2019年,累计出栏肉牛200头,养殖户年均增收 2000元;出售鸡鸭4万余只,年户均增收2000元。

2014年至今,先进村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从一个基础滞后、环境脏乱的山村,一跃成为特色产业支撑、人和村美民富的市级“四好村”。2019年,彭梅被中共大竹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只要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我愿意扎根基层,尽全力为群众服好务。”面对先进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彭梅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达州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达万开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达州物流港。(达州日报社航拍队摄)达州地处川东北,万州、开州、梁平等地处渝东北。2020年3月23日,达州、开州赴万州探讨如何...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