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兜售“低价药” 男子诈骗3.3万余元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网络陷阱仍然处处存在,稍有不慎就可能上当受骗。我在大竹县人民检察院任

达州日报 2020-03-06 09:05 大字

陈某某是大竹县城一家医药门市的老板。某天,陈某某玩手机时,一个来自“药卖通”APP平台的药品销售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广告中描述的“低廉”价格更是让他心动不已。随即,陈某某通过宣传页面刊登的电话与该广告发布人取得了联系。

“你好,我在‘药卖通’APP看到你们的药价很低,有没有抗病毒颗粒?”“有,报价是XX。”通话中,这位自称姓张的广告发布人以厂家直销、想发展定点合作对象为理由解释药价“低廉”的原因,很快取得了陈某某的信任。随后双方互加了微信,继续商议购药事宜。

张某在微信中表示,由于是厂家直卖,必须要陈某某先付款才能发货。然而,当陈某某支付了购药款后,张某却迟迟没有发货。陈某某一再催促,却发现微信已被对方拉黑,通过电话再也无法取得联系,察觉上当受骗的陈某某立即报了警。

公安机关立案后,办案人员立即调取了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有了更大的收获,他们发现,张某不光诈骗了大竹的陈某某,还以同样的方式对河南、贵州等地的受害人进行了诈骗。随即,公安机关前往贵州、河南调查取证。经核算,张某诈骗金额达3.3万余元。

2018年5月,张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大竹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同年12月,该案件被移送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现金共计3.3万余元。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且其诈骗是通过网络、手机实施的,属于电信网络诈骗。

2018年12月,本案在大竹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张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由于其认罪态度较好,且退还了诈骗金额,最终张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

□武尚志/讲述 陈军 本报记者 戴静文/整理

新闻推荐

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大竹县疾控中心家庭与生活报讯疫情防控期间,大竹县疾控中心联合大竹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对全县的制供水单位进行指...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