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排调查“早”“快”当头 大竹县及时追踪管理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
登记摸排信息
一旦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那么他(她)密切接触过的所有人都需要找到。哪一天坐了什么车、几点在哪里吃过饭、接触过什么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密切接触者的关键一环。
据大竹县疾控中心主任袁东娅介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中心全体员工披挂上阵,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责任落实,按照“1+2+1”的方式(即至少1名社区或村组干部,至少2名流行病学专业调查人员,至少1名公安干警),组建了13个流行病学调查及技术指导组,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待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回忆、查询处方、调取诊所监控、实地走访其活动地点等方式一一核实可疑密切接触者,并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协助外地追踪密切接触者。
争分夺秒 与病毒拼速度
“大竹县集中医学观察点:请贵单位于2020年2月8日早晨解除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冷某某集中医学观察。”2月7日,当大竹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周某的密切接触者冷某某得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了解除自己集中医学观察的函后,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说:“我今天终于解除隔离可以回家了,感谢大家对我及家人这么多天的真诚关怀……恭祝竹城人民早日取得抗击疫情胜利。”
冷某某是一名医生,大竹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周某曾在他诊所输液3天。周某成为疑似病例后,大竹县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赶到他的诊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找寻冷医生及曾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并进行隔离,防止病毒扩散。大竹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发布公告,紧急寻找在冷某某诊所输液的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就是早发现、早隔离,关键在‘早’,反应在‘快’,隔离在‘准’,消毒在‘狠’。如果找晚了,密切接触者有可能发病,或者有可能又去传染了别人。而我们疾控流调人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条,保障人民健康。”袁东娅说,围绕一例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患者去过的地方多、活动范围广,需要逐一摸排调查,还因为一旦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或确诊成为患者,那么他(她)曾经接触过的人也就成了密切接触者,又要开启新一轮的摸排调查。如果一旦涉及大竹以外的地区,还要和当地疾控中心取得联系。仅仅是围绕被确诊的周某,就一共排查了144人,由于行动迅速,截至目前,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已超过隔离期限,且无发热等可疑症状,已解除隔离。
共同坚守 和病毒比耐心
为阻断疫情,位于大竹县北城新区集中医学观察区目前成为了竹城的一座“孤岛”。这里有两栋相邻但又各自独立的楼房,一栋作为医护人员的办公和生活区域,一栋作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隔离区域,27名从大竹各个基层医疗单位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早已在这里枕戈待旦。1月30日,当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将第一批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触过的人员送来之后,这里就开始有条不紊运转起来。
“老人不会用WIFI,她们要帮忙;有人不会冲马桶,她们要去冲;小朋友在里面呆得无聊了、恐慌了,她们要负责心理疏导……除此之外,这里和外界完全隔离,医护人员还要充当送餐员、搬运工、保洁员、快递员……因为人手不足,医护人员原本计划的“三班倒”变成了24小时待命。”集中医学观察点常务副组长叶枝华告诉记者,目前防护物资紧缺,医护人员为了节约医用物资,纷纷减少吃喝,以便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待得久一些。
“有拖鞋、毛巾、洗手液、烧水壶……房间内有卫生间,生活必需品齐全,饮食上有肉有菜,可以看电视,每天早晚有医护人员准时上门测量体温,并询问情况。其他时候,房间内有一个呼叫医护人员的电话,有任何需要,只需要打一个,医护人员就会上门处理。”一名入住的密切观察者告诉记者,这里只有一条规矩:“不能串门!”
“很多人在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时,常常会心情紧张,甚至感到恐惧,一些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甚至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出现身体上的不适。这就更需要我们对其耐心疏导和细心照顾,让其慢慢调整心态放松下来。”袁东娅说。据了解,大竹县集中医学观察点自从建立以来,已经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150名,解除集中医学观察103名。
□文/图 本报记者 龚俊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大竹县市场监管局采取“1+6”模式,对全县15个片区开展疫情防控进行专项督察。“1”即...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