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踏歌而行 大竹一小为学生编织美好未来

达州日报 2019-12-07 09:36 大字

展示竹编作品。

参加比赛留影。

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

学校班子研究当前工作。

□朱凌云 陈之川 唐华 罗洪梅 王娟 本报记者 刘礼全 摄影报道

川之东,大竹强县百业领先;城之间,百年一小明珠璀璨。从1906年的凤鸣书院,到解放街小学、实验小学,再到如今一校两区三点的大竹县第一小学,百余年光阴将她沉淀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名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办学成绩蒸蒸日上,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纷至沓来,学校声名远播,被赞为“大竹‘小清华’”。

学校设本部、东湖两个校区,其中本部分A、B两区,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5065平米,校舍面积6605平米;东湖校区位于巍巍凤山下、清清东湖畔,占地47.1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7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56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9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1人、教学名师6人,教育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28项。

走进位于大竹县城解放街的学校本部A区荣誉室,一面面金光闪闪的奖牌映入眼帘:全国少先队“红读”先进集体、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级示范家长学校、艺术特色学校、校本教研基地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文明校园……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

这样一所以前占地面积仅五千多平米的老校却屡获殊荣,活力迸发,让全城学子蜂拥而至,她到底有哪些魅力?今天,让我们一道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吧。

坚持立德树人 奠基智慧人生

学校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练友全立足校情,凝聚智慧,主动挖掘,提出了“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倡导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为一小学子高尚智慧的人生奠基”的德育主张。在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唐燕带领下,德育处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细化措施,让德育“活起来、慢下来”,让德育在课堂、活动、家访等各种场合的沟通和对话中,与孩子的内心、人生对接,使孩子们在生命中生成对周遭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学校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活动,从认识国旗、合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每天课后服务结束前,都有“班主任寄语”,表扬好人好事,总结学生当日的表现,公布当天的清洁卫生情况。每周二下午的班队会形式多样,开学第一周全校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班会,十月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系列爱国主义队会,“11.9”消防日里开展“火灾无情,防火先行”班会并进行消防演练……班队会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和践行了学生的价值观。

每个学期,德育处都要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2019年3月底,组织部分学生走进云峰茶谷,认识茶叶,体验茶文化,感受竹乡巨变,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019年9月,学校大队委走进大竹县特巡警大队,零距离感受警营生活,激发学生学警、爱警、拥警的情怀;重阳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到城北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梳头,并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有的还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常态化的活动,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锤炼了学生的意志。

学校要求老师在各门课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传授民间乐器演奏技巧,教授民族舞蹈;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画家乡的山山水水,还因地制宜创建了“竹编工作坊”;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课堂则利用数学中蕴涵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数据和事例,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家故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近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心灵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提高,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典型。2018年12月,李俊燃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是大竹建县以来首个获此殊荣的少年儿童;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两名学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员”,获得市、县奖励的优秀学生有百余名……“大竹一小的孩子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能在活动中学会做人,真是太幸福了!”六年级学生张馨铼的妈妈高兴地说道。

重视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抓好习惯养成教育,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与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而且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使人终身受益。

作为大竹小学教育的排头兵,大竹县第一小学一直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当成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在习惯养成方法上把握“起点低、要求细、训练严、检查勤、评价快、示范多、帮助实、联系密切”等几个原则,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开学前,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角色转换,学校副校长张童欣、唐燕首先组织班主任召开一年级入学培训会和家长会,力求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纵观学生一天在校生活,从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到主题班队会,再到思品、语文等显性课程,点点滴滴都渗透着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安全教育”等主题队会课;语文课上,老师对学生进行读书、写字、握笔姿势、整理书包等学习习惯教育;思品课上,老师教育学生明礼诚信、爱护校园,教导学生遵守升旗仪式纪律等;班主任要求学生不乱丢垃圾、摆齐桌椅,定期安排值日生打扫教室内外卫生;各班教室墙壁上张贴着具有班级特色的宣传标语,每期主题黑板报设计方面百花齐放、主题突出。此外,无论是广播操,还是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少先队研学活动,也渗透着习惯养成教育。

开设“少先队监督岗”,是该校一项常态德育活动。为了让全体少先队员自觉遵守学校的一日常规,养成文明习惯,学校成立了“少先队监督岗”,在对所有大队委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之后,监督岗队员们走上岗位,每日对中队卫生、标志佩戴、早操、眼保健操等方面进行监督,每周少先队大队部会根据各班表现评选出“最佳文明班级”。

11月6日下午,学校举行了一年级“学习习惯风采展示”活动。15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指引下,训练有素地进行了行为习惯展示。课前、课中、课后一系列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坐、立、读、写、听”等方面的能力。端正的坐姿、规范的书写、响亮的声音、整齐的队伍,孩子们由懵懵懂懂变得目标明确,书本、桌椅摆放由杂乱无章变得整整齐齐,升旗、间操路队由零零散散变得井然有序……处处展示着一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老师们十分欣慰,而最为高兴的当属我们的家长朋友!”一年级家长在家长会上欣喜地说道,孩子经过六年的教育熏陶,成为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的优秀少年。走出校门,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发课程途径 彰显教育智慧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关系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竹一小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主线。”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张童欣如是说。历年来,大竹一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倡导真课堂、实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纵深发展,为国家重点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每学期,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都要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同时,每学期的同年级教师研讨课、新进教师亮相课、教学大比武竞赛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结对同课异构等,为老师们搭台造梦,让他们的教育智慧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频传捷报。罗洪梅作为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教师工作坊辅导教师,多次在成都、大竹为国培学员上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执教的课例《秋天的雨》被评为省级优课;王娟在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大竹)培训活动中,进行了题为《火烧云》的微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余薇荣获2019年达州市美术“地方课程特色主题赛课”一等奖;黄燕参加达州市小学数学教师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

每学年伊始,学校还会组织骨干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新老师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目标定位、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学校对教师发展的要求等,帮助新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分析自己优势、劣势,确定发展愿景,制定长期、短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措施。每学期都要扎实推进联动教研工作,由各年级教研组确定主题,集体钻研、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取长补短,以点带面,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每学年都会为教师征订教学刊物和辅助工具书,开展每年一届的“读教育经典,做学习型教师”读书会活动,通过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论坛、演讲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近年来,该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缔结友好学校,结对帮扶万源市草坝镇中心小学黑池坪村小和大竹县中华乡中心小学,开展校际交流;以主题月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科主题式大教研、学科联动教研、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凤鸣讲堂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促使他们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突出办学特色 塑造教育品牌

近年来,该校教师用心研究、精心设置、细心发掘,开发了以创客社团和机器人社团为特色的STEM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传承非遗文化,开发了以“创意编织”为特色的竹编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以“丰富见识、促进志趣、自主发展”为目标,保持“走班制”社团课程,在多角度加强校级社团课程建设、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的同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艺术周活动,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每到校园艺术周,学校鼓乐声声,人潮涌动。舞台上面,音乐、舞蹈社团的孩子们展示着他们的翩翩舞姿、锦衣华服;舞台下面,绘画组的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四季美景,书法组的同学们用笔尖吟诵祖国传统诗词文化。

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学校根据本校实情,成立了趣味编织工作坊。工作坊主要由坊主、指导者和培养对象三部分人员构成。坊主由陈之龙老师担任,指导者由民间手工艺人和全体美术老师担任。一件件竹编艺术品,在一次次学习尝试中越变越精美。考虑到孩子们年纪尚小,竹编容易弄伤他们的身体,工作坊的老师们群策群力,想出了用打包带、废报纸筒、彩色纸条、棕树嫩叶、麻绳等材料来进行编织的好主意。每周二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在编织工作坊集中训练。老师传授的编织技法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穿插其他各种技法,如疏编、插、削、锁、钉等。工作坊的老师集思广益,创编了许多孩子们喜欢的作品,有花瓶、竹篮、笔筒、背篓、竹伞、小动物等。枯燥的编织变成了孩子们喜爱的趣味编织,师生的作品形式也日益丰富起来,创作热情也如夏日骄阳逐日热烈。工作坊的老师,让趣味编织变成了指尖上的舞蹈,师生一起舞出了色彩缤纷的图案,舞出了器物灵动的生命,舞出了大自然里春夏秋冬、鸟兽虫蚁......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自信与快乐洒满他们稚嫩的脸庞。

学校坚持普及性培训和择优性参赛相结合,学生踊跃参与机器人社团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特别支持。创客机器人项目已扎根校园,五个兴趣小组热火朝天,成为学校又一办学特色。今年4月18日,学校举办校园科技节,参与面之广、参展作品之多、展会中的科技元素之多、场面之热烈,都是空前的。校园科技节上评选出十件优秀的科技作品,并为选手颁发首届校长奖。在2019年达州市机器人大赛中,一小学生以两个满分取得并列第一的成绩,并且前十名包揽了五个。参加四川省机器人大赛的7名选手,有两名同学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并被官方邀请直接晋级参加2019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

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积极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阳光体育活动。每天早上,音乐响起,学校全体教师准时到达操场,做教师早操、跳自编舞蹈,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生校园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社团坚持定时训练,校园内各种课余体育赛事上都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大课间里,同学们做着整齐划一、动作规范的学校自编旗操,脸上洋溢着大竹一小学子特有的精气神。2019年11月,该校一年级小朋友组队参加达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幼儿动感操比赛,荣获一等奖。“在大竹一小,我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身体也比以前更壮实了。”家长李华路高兴地说道。

学校是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校,鼓励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找寻研究课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各学科组、年级组开展小专题研究,每个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团队,使教育科研工作常态化,

该校课题研究成果曾多次荣获省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达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在研的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成果荣获达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19年5月成功申报全国STEM教育种子学校;2019年6月成功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指尖上的舞蹈——竹编手工技艺活化传承)。

老校绽新枝,校园放异彩。2019年8月,大竹县第一小学东湖校区正式揭牌,高标准建设的东湖校区,为这所百年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大竹一小如一只振翅欲飞的新凤,沐浴着竹乡大地的曙光,指引着莘莘学子踏歌而行,去书写波澜壮阔的人生诗篇,编织色彩斑斓的美好未来。

“大竹一小以培养立得起来、走得出去、具有世界眼光和独立人格的优秀公民为目标,紧扣‘全县最优、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愿景,时刻保持步步精彩、次次第一的奋斗姿态,走在最前列,争当排头兵,力争建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竹乡最好小学。”采访中,练友全满怀期待,信心百倍。

新闻推荐

大竹县人民医院送医下乡 服务群众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广大群众卫生健康意识,做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推动县域肿瘤疾病规范化诊疗,11月1日...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