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竹的那些事儿 地方志·大竹篇
县志中收录的艺术作品
地方志
大竹历史悠久,自唐代置县业已1200百年。明嘉靖年间,始修县志,惜版本散失无存。后修清乾隆版《大竹县志》、清道光版《大竹县志》和民国版《续修大竹县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星换斗移,地覆天翻,1982年开始,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秉承“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之风,新修《大竹县志(1911—1985)》与《大竹县志(1986-2002)》,并寻回三本旧志孤本重新整理出版。
近年来,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工作思路,完成《大竹县工业志》《大竹县庙坝镇志》等27部区级部门与乡镇志书的出版发行,并编纂发行《大竹千年大事概览》《大竹沿革》《大竹进士概览》等独具一方魅力的地情书籍,这些文献无声地述说千年大竹的风云变幻、历史沧桑。
乡饮风俗展现尊贤养老思想
翻开民国版《续修大竹县志》,人物门中出现了让人初看很是纳闷的“乡饮”这一类别。因为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就是乡人聚会宴饮,为何会设置于人“人物”目录之下?在地方志编写人员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乡饮指的是“乡饮大宾”。
乡饮,始于周代,最初确实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后来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达到“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的目的,并形成了一套极为完善的礼仪。
各朝代的乡饮酒礼有传承有变化。明清时期的乡饮酒礼,是于孟春望日及孟冬朔日于学宫举行的。宴会当天,各路“乡饮宾”在儒学讲堂依次坐好,主持官吏依次饮酒,互相礼拜。“乡饮大宾”正是官方邀请的宾客,又叫“乡饮耆宾”。明朝时,对于士绅贤达者赠予义官、散官类虚职官衔。清代制度,每岁各省州县儒学遴访一些年高德勋之乡绅,拜为“大宾”“介宾”等,并由在籍儒学颁发资格执照,选定后要详报巡抚、总督批准,最后还要把被举荐人的姓名和籍贯等名册报送礼部备案,注册后方称“乡饮耆宾”。“耆宾”是花钱买不到的,所以清代“耆宾”名号的“加冕”手续非常严格、郑重,必须由地方官员逐级推荐确认。如发现其中平日有失行过错的,朝廷还要追究举荐官员的连带失察责任。
民国版《续修大竹县志》中就记叙了大竹历史上被举为“乡饮大宾”的3位人物。明代的王嘉旦曾是永平府教授,后任国子监助教。所书诗、古文高浑藻丽直追汉唐,擅长乐律,书法亦工妙。他在83岁的时候被举“乡饮大宾”。而清代曾任巴州学正的黄良相和曾任通判的徐开连同样德高望重,分别在78岁和76岁被举“乡饮大宾。”
明清“学霸”能吃皇粮
科举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明代发展到鼎盛,到清光绪三十年被废止,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道光版《大竹县志》恰恰记载了在科举制度辉煌时期,“学霸”能吃皇粮之事。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于是,他于洪武二年下令,各府、州、县设立学校。此后,学校与科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学校才能获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入学就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道光版《大竹县志》卷五学校志记载,明洪武二年,额设县学生员二十名,初给月廪人六斗。廪,即米仓,又指粮食。到了明代成化中期,吃皇粮者正式有了“廪膳生员”这一官方称呼。不过,凭借读书就能吃皇粮的好事并不是长期的,“廪膳生员”有定额,增额入学的称“增广生员”,初入学的称“附生”,后两者国家不会发放补贴。在县学读书期间,提学官三年内会以“岁考”“科考”两试学子,依据考试成绩优劣,确认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名额以及充“廪生”的资格。
到了清朝,政府除了供应粮食,还直接补贴银钱。顺治年间大竹县政府每年给每位廪生三两二钱,闰年会多给二钱六分补足。值得一提的是,能吃皇粮的“学霸”虽然人人称羡,但成为“廪生”的难度之大令人咋舌。道光年间,大竹有超过10万的人口,而廪生名额却不足10个。
传说承载历史印记
要了解一个城市,首先要了解她的历史。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往往能以它具有的娱乐性、浪漫性等特点,让四方来客愿意了解一方之史。《大竹县志》(1986-2002)就记载了众多关于大竹的传说。
如姚市坡有座破头山,山头两半边,传说是古时候有位将军一箭射破的。这位将军名叫文崇拔,少年时便力气过人。遇朝廷招兵抵御外寇,他便应征入伍,在军营中常手持120斤的大刀苦练本领,骑马射箭,更是百发百中。由于战斗中勇猛过人,屡立战功,战争结束凯旋,皇上封为少年将军,并在姚市坡为他修了座将军府。
不久,有位游方道士来到姚市坡的擦耳崖,称崖里埋藏有宝物。当地一些贪财之人,便请来几个石匠开山打石,寻找宝物。第二天早晨,一只白鹤从崖石缝中飞了出来。石匠们齐声高呼:“宝贝飞了!”文崇拔闻声,提着弓箭赶来,见白鹤飞在对面山头上站着。他搭箭拉弓,猛力射去。白鹤飞了,箭镞射中石崖头顶,一声巨响,火花四射,岩石破裂。羽箭落在崖下河面上,将军一下气死在河坝上。后来,人们便称这山为破头山。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在河坝上修了座庙,名曰箭浮寺,称河坝名曰将军坝。
此外,该版本的《大竹县志》中还收录有木鱼池、铜锣山等地名传说,以及高峰顶有财物的历史传说,江探花的人物传说等。
传说故事不失为了解地方的一个有趣途径,而翻阅地方志中其他以写实客观方式记载一方水土的部分,同样找到别样乐趣。据悉,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最新的两版《大竹县志》皆已数字化,登录大竹县人民政府网站即可阅读全文。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大竹县打造3000平方米科创企业孵化平台,积极推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在关键科技领域联合攻关,快速转化科技...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