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迈的父母,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位忙碌的老师,他响应号召到异国他乡支教 文莱这所中学学生喜爱一位达州老师 他要回来了,妻子赴文莱支教申请已获通过
在达州数千公里之外的东南亚国家文莱,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来自中国,负责教授当地孩子华文课程。其中,就有来自大竹县石桥铺小学的肖咸江。肖咸江1998年从内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大竹教语文课程。2018年3月,他被国务院侨办派往文莱的马来奕中华中学支教至今。
赴他国教书困难重重
前往异国他乡支教前,肖咸江想得较为简单:尽可能地帮助当地孩子提升中文水平,将优秀中华文化传播向世界。但到达文莱后,他发现这并不容易。
当地气候是肖咸江在文莱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文莱地处热带,日照时间长,终年炎热多雨。“三月份到文莱时,感觉还挺暖和的。但到了五六月时,我才发现文莱居然这么热。走在路上,感觉整个人都快融化了。”此外,肖咸江在饮食方面也遇到了困难。文莱饮食较为清淡,这对无辣不欢的四川人来说简直难以接受,肖咸江只得在周末前往当地的中餐馆,开个小灶犒劳自己。
但无论气候还是饮食,都不是肖咸江遇到的终极难题。“在文莱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对家人的思念。”肖咸江家中除了父母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小的才8岁。在肖咸江的日记中,记录了对家人的思念及不舍:“我在接到国侨办出行的通知时欣喜若狂,回到家却发现家中气氛凝重。年迈的父母红着眼圈说放心吧,他们身体都很好;儿子泪汪汪地听我谈理想,然后似懂非懂地点头,晚上一定要跟我睡,枕着手臂呓语呢喃;爱人一直都是支持的,那时候也显得儿女情长……”
由于文莱没有春节,肖咸江2019年春节没能返回达州,这是他30多年来第一个没跟家人团聚的春节。“望着文莱的万家灯火,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家却距离好几千公里,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家人们,甚至想他们想到哭。”
愿将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在克服诸多困难后,肖咸江的教学工作逐渐走向了正轨。虽然汉语不是文莱的官方语言,但学校及学生家长对中文都较为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颇为认真,肖咸江的教学难度大大降低。
因上课幽默风趣,加之知识丰富,肖咸江很快和学生们熟络起来。这些善解人意的学生,时不时给他带来小惊喜。有一次,一位女学生拿出一张大熊猫的照片,问他是否认识这个可爱的“宝宝”。肖咸江笑着说:“我的家乡四川就是大熊猫的‘娘家’,我怎么会不认识呢?”没想到女孩接下来一口气说出了20多个关于四川的名词,从川剧变脸到摆龙门阵……肖咸江感到十分惊讶,“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四川词汇?”“因为听别人说,新来的中文老师是四川人,我跟妈妈花了一个晚上查阅四川的资料,想给你一个惊喜。”
此后,肖咸江也试着在课程中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长江黄河、万里长城、九寨沟……这些都是肖咸江课堂上的“常客”。在课余时间,他还给孩子们播放了记录片《航拍中国——四川篇》。
如今,肖咸江负责教授5、6、10、11四个年级70名学生。对5、6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肖咸江主要教他们认字、写字以及遣词造句,“如今他们已经能认能写常用的300多个汉字,还能将其用于日常的交流对话。”10、11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对中文的要求更高,除了认汉字、写汉字外,还要求理解掌握李白、苏轼等古人的经典诗词。“我还会给他们讲一些近代散文,并要求他们概括意境和主旨。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我的引导下,他们逐渐领略到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
与学生们相处一年多后,肖咸江对支教教师这一职业变得更加热爱。在他看来,这些文莱学生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海外,中文教师还是比较稀缺的。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中国。”
今年,肖咸江的妻子赴文莱支教的申请也得以通过。在中秋节时,肖咸江回到达州,将妻子接至文莱。然而,今年年底,肖咸江的文莱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他将再次与妻子分别。对此,肖咸江说:“我们这个小家的短暂分别算不得什么,只要能让海外的孩子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那便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郑栋梁
新闻推荐
隐瞒采煤工作面;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不达标;安全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连续三天,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对三家川内煤矿企业进行曝...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