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达州日报 2019-07-13 09:13 大字

□大竹县杨通乡卫生院 王洪

PM2.5为可吸入颗粒,一旦吸入呼吸道,即可沉积在直径2-4μm的小气道内,造成长久损害,对呼吸系统危害最大。

1、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实验研究发现,PM2.5提取物具有诱变及致癌的毒性,在体外短期实验中即可见到其致突变作用。PM2.5能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寿命,使其抗氧化能力减弱,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影响其增殖和功能,而且随着剂量增加而加重。

2、PM2.5浓度升高与呼吸疾病死亡率相关

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证实,大气中的PM2.5浓度升高与呼吸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来自西安地区的一项调查发现,PM2.5与多种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呼吸疾病特别是肺炎与包括PM2.5在内的三种污染物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3、PM2.5浓度升高与呼吸疾病就诊和住院相关

大气中的PM2.5浓度升高还与医院呼吸疾病患者就诊人数增加相关,说明PM2.5既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还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有学者分析了上海市6所大中型医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呼吸科、儿呼吸科日门诊人数及霾天PM2.5、PM10的浓度数据。在霾发生当日,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μg/m3,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和0.5%;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μg/m3,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和1.9%。同时PM2.5、PM10污染对门诊人数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且在霾污染暴发第6天时累积效应达到最大化。结果提示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对医院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具有一定影响。此外,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报告率之间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特点是喘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哮喘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尽管哮喘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但短期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很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室外空气污染物可诱发并加剧哮喘症状,哮喘的急诊率和住院率随空气中O3、PM10、PM2.5、NO2和SO2 等污染物浓度的增高而成比例增加,PM2.5及NO2浓度还与哮喘儿童的缺课时间相关。模型分析显示,当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标准限值时,该污染物的暴露在污染当日即可能激发哮喘,而当污染物浓度在低于标准限值范围出现短期波动时,污染物对哮喘的影响可能出现时间滞后现象。

PM2.5暴露对交通警察呼吸道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有学者观察了上海市区107名男性外勤交通警察(高暴露组)及101名居民(一般暴露组)PM2.5的暴露情况,问卷调查获得交通警察和居民的基本情况、呼吸道症状,测定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比较交通警察和居民PM2.5暴露及呼吸道症状、肺通气功能的差异,并对肺通气功能降低与颗粒物暴露水平进行相关分析。高暴露组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及气喘、气短和鼻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暴露组,高暴露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预计值%和FEV1预计值%的异常率分别为25.23%和12.15%,一般暴露组分别为11.88%和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长期暴露于较高水平的PM2.5会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健康,呼吸道症状增多,肺通气功能降低。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