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禅师:宽宏仁爱 破戒救民(一)

达州新报 2019-05-24 04:00 大字

出身名门早有慧根

破山,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至清康熙五年(1597-1666),享年六十九岁。即破山禅师,俗名蹇栋宇。达州市大竹县双拱乡蹇家坂人。破山禅师出身于豪门世家,是明代蹇忠定公后裔。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禅宗大师,著名佛教禅院——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寺的开山祖师。八岁入学,自幼发奋攻读圣贤书,聪明过人,懂书画,善琴棋。虽为名门后裔,但他却身世穷苦。十三岁结婚,十四岁父母相继亡故,体弱多病而依靠兄嫂,度日如年。十九岁时,有感于世事沧桑,将妻子送回娘家,毅然在本地寺庙削发出家,法名海明,号旭东。从此苦读佛学经典,遍访名师,潜心参悟。

双桂堂系破山组织亲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该寺因破山法师在寺内植双株桂树而得名“双桂堂"。双桂堂法系为禅宗,破山乃承宁波天童寺密云禅师之法,号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师",与石柱县银杏堂是“姊妹建筑"。

孤身出蜀,为行脚僧,顺江而东下,足迹几乎遍湘、鄂、浙、赣。到湖北的破头山闭关修禅,立誓要以七日为限,刻期取证。因苦心孤诣,终日疑闷,竟至神思恍惚。在闭关到最后一天,他发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来到破头山悬崖,两眼昏花,但见金光万道,举足而前,坠于万丈悬岩之下,将左脚跌伤而豁然开悟,故自号“破山"。

他自此出山南行,遍参诸方,后至金粟,拜在密云圆悟禅师座下,受到印可,并于崇祯二年付以法流。次年秋天,他又主持了原由曹洞宗主持的嘉禾东塔寺,实际上成为身祧临济、曹洞两宗的一代宗匠。继而参憨山、闻谷、雪峤、无异元来,后参一代佛学宗师圆澄湛然、密云圆悟。他求法心切,少年气盛,常以锋利言辞向师僧质疑。而其词锋智刃受到湛然和密云赏识。湛然谓破山“说话大有来历",委为副维那。

历经坎坷终成大器

1619年来到湖北黄梅的佛教圣地四祖寺、东禅寺参禅,在风景雄伟秀丽的破头山结庐,清修苦行,阅读大量佛经和高僧著述。因为山居生活艰苦,营养缺乏,两眼昏花,身临悬崖,误为平地,坠落山下,险些丧命。

1622年,他告别破头山庐,曳杖东游,晓与鹤鹿为友,夜与星月同行。在江西、浙江等地一些著名寺庙拜师参学,遍拜名山古刹,受法于浙江鄞县天童寺高僧密云禅师门下。由于他的学识渊博,办事精明干练,密云与之一谈即合,颇得密云禅师的厚爱,特以手书“曹溪正脉来源"相赠,视破山为本派正宗传人,在高僧荟萃的吴越站稳了脚跟。

这时的破山,踌躇满志,曾对他的第一个弟子说:“天地间为人,为到出家地步,极快活,极自在,无荣与人,无辱与人,天子不臣,诸侯不友,啸傲云山,吃清茶,饮清水,喜时歌,乐时曲,虎鹿为邻,松竹为伴,眼界自清,不同俗尘,通身彻底,唯一天真,天真之趣,花笑鸟鸣。"(见《破山禅师语录》卷九《示空外禅人》)其消遥自在之情,溢于言表,真视佛门为世外桃源。

1632年,饱经风霜,“大难七次"的破山,日夜思念他久别的故乡,决心辞师西归四川。先后在万县的广济寺,梁平的太平寺、万年寺讲经说法,刊刻经书,振兴禅学,终于名声大震,学者仰慕,归之如云。清顺治十年,即1653年,在梁平县万竹山始建双桂堂。这时,他为山门的题联是:“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时人鼻孔;数亩荒田暂住住,稍安学士心肠。"反映了年近六旬的破山另一种心情。

广传佛法影响深远

破山先后开建法幢十五处,灯系繁衍,门徒众多,有“剃度弟子印开等几百余人,嗣法弟子八十七人"(见《双桂破山海明禅师年谱》)其中丈雪、圣可等中兴成、渝、遵义、新都、峨眉等云贵川滇鄂的一些著名寺庙。故双桂堂被尊为四川各大丛林寺庙的接法寺庙,西南各大丛林之首;破山禅师的弟子,国内遍及大江南北,国外远传北美、东南亚。因此,破山被佛界誉为一位“宰官拜其座下,将军奉其戒律"“上自朝庭,下及委巷,近而中夏,远而外国,罔不闻之"的中兴临济禅宗巨匠。破山不仅精通佛法,酷爱诗文,尤善书法,久享文坛盛誉。诗词构思新颖别致,语言通俗、生动、活泼。他的手书《牧牛颂》等拓片,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诗词、语录,经书各地弟子搜集整理,汇集一千三百余首,载入《破山语录》,木刻刊印发行,流传海内外。是研究我国明清时代风土人情、佛门教义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

破山接受密云圆悟禅师的传承后,明崇祯二年(1629)八月一日,开始传法于浙江嘉禾东塔广福禅寺,古丛林清规规定,一般十方丛林的方丈经公众推举,三年一任。破山在东塔广福禅寺三年期满后,受巴蜀僧俗的迎请,回到他阔别的故里,大弘佛法。这时的巴蜀一带正值烽火连年,破山不惧权势,不计个人得失,致力弘扬佛法,历主岊岳、大峨(大峨寺)、万峰、中庆、凤山、栖灵、祥符、无际、蟠龙(银杏堂)、佛恩、双桂(双桂堂)等佛寺。在巴蜀辗转弘法三十余年,历兴寺庵十四处,传法弟子八十七人,使西南地区的佛教在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再度勃兴。最为难得的是破山以出世的身份,斡旋于明末残余势力、农民起义军及啸聚山林的匪徒和清军等各派武装力量之间,积极引导这些手握生杀大权的强梁们体恤民情,尊重生灵,尽量少给人民带来战争的血腥,甚而度化他们皈依佛教,使亿万生灵免遭涂炭。可以说,破山禅师的一生都生活在战乱与灾荒年间。他在乱世中不辞艰辛,舍已为人地弘法利生,使多少苦难的人民在宗教的关怀和庇护中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在弘法双桂堂期间,曾收留难民达万余人,真正体现了大乘菩萨利他的情怀。

他身处乱世,历经“七次大难"不死,却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为保全民民众生命,驻锡兵营,力劝权贵以民为重,以上苍好生之德而止杀戒杀,使数以万计的生灵得救。他不仅仅是一方权贵所重,不管是农民起义军及地方武装,还是满清政权及南明政权,都想借助破山禅师的宗教影响力,达到笼络民心控制时局的目的。因此,破山禅师始终是各派武装力量的座上宾,甚至各路人马头目纷纷拜他为师,参禅悟道,毕恭毕敬。

他的修为体现他是一位极具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回彩。他也曾娶过妻,生过子,出家后日常的形迹与俗人无异,甚至临终前还叮嘱身后不用佛门的茶毗之礼,而内棺外停,穿着俗人的衣服入殓,行俗人的治丧礼仪。所以,他又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是昭觉寺宋代圆悟克勤禅师转世,也有人直斥他“狂禅"、“酒肉僧"“付法太滥"等等恶名,受到诋毁。但是,正是由于他的苦心经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才推动了西南佛教的重兴。这种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丈雪是在破山开法万峰寺时,投于座下并受到印可的。他法名通醉,其号丈雪就是因破山为他写的那首“画断苍崖倒碧岑,纷纷珠王为谁倾。拟将钵袋横拦住,只恐蟠龙丈雪冰"诗偈而更改。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大竹:“深度回访”助受处分干部“再出发”

本报讯近年来,大竹县全面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惩处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带...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