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浇灌心灵的土壤 兰承兵的艺术人生

达州晚报 2019-05-01 10:02 大字

温暖的阳光(油画)88×88cm

驿动餐点(油画)120×180cm

山里娃(油画)100×81cm

暖春(油画)100×80cm

放飞的歌(油画)88×88cm

兰承兵

1968年出生于四川大竹县,现居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中学美术教育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被四川美术馆及国内、国外其它画廊、个人收藏。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兰承兵油画作品》。

“绘画,就是要画有感情的东西。”——这是兰承兵对待艺术的态度。而“画意人生”则是他生活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兰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聊起了那段难忘而铭心的从艺经历。

从干“哈事”到立志学艺

在山沟沟里出生的兰承兵,从小就特别喜爱画画。那时候,家里、院子里、门板上只要能涂画的地方,他都会“照顾到”。

一次,兰承兵用烧焦的木炭在邻居家刚刚刷好漆的墙上到处涂画。画好后,他便跑向正在田里摸泥鳅的哥哥,蹦跳着朝他大喊:“哥,上来,快点上来,有大事!”哥哥爬上田坎,拔腿凑到他跟前问:“啥子事?”兰承兵二话不说拉着哥哥就跑。到了院坝,他指着墙上的画,大声炫耀道:“看,我画的!”看着这些污七糟八的东西,哥哥气得用食指在他的额头上敲了几下,吼道:“你一天净干些哈事!要是被爸妈知道了,你娃儿又要挨整。”说完,便立即冲到水田里捧回稀泥巴将其抹掉……

这件事让兰承兵一直都觉得很委屈,但也刺激了他想要学习绘画的欲望。

初中毕业时,兰承兵的父母希望他读高中考大学,但有次舅舅在饭桌前无意间说道,大竹师范学校里开设有专门的美术课程,近几年来,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美术课就跟语文数学一样,被当做主科来对待。听舅舅这么一讲,兰承兵便笃定了进师范学习绘画的决心。

通过努力,兰承兵顺利考入大竹师范。刚踏进校园,一股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便扑面而来。轻松、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兰承兵干涸的内心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在这里,他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喜欢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无不涉猎。第二年,学校开始分科考试。最后一堂考音乐,考完后,郑文馨老师问他:“你选的哪科?”他说:“我选的美术”,老师听后顿时用高八度的声音喊道:“你完全可以学音乐的嘛!为什么选美术呢?”兰承兵怯羞道:“学音乐是我的爱好,学美术是我的梦想。”

“挖油高手”修炼画技

一次,朋友在兰承兵的家里做客,两人许久未见,坐在一起便有聊不完的话题,后来聊到美术教学上,朋友建议去申请几何形体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绘画的基本功。统一意见后,两人一拍即合。

后来,趁着去四川美术学院买教具的机会,兰承兵在美术馆内一饱眼福,当他看到何多苓、高小华、周春芽、张方震等名家的作品时,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他被极具感染力的画面深深吸引,一下子明确了油画才是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办完事情后,兰承兵迫不及待地跑到校门外的书店,买了几本油画入门教材。

回家后,兰承兵便抱着教材如饥似渴的学了起来。但练习一段时间后,画面虽然有不错的表面效果,由于受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限制,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油画不正规,总有点闹着玩的感觉。

一天,兰承兵在报纸的一角发现了一条成人艺术拓展招生信息。经过打听了解,才知道原来是重庆社会大学美术系在招生,而且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任教,这让苦恼许久的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向学校提出报考申请,几经周折后最终得到了批准。

进入大学后,兰承兵仿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记得第一次去嘉陵江写生,同学们都很兴奋。下车后,只见滔滔江水横贯东西,对岸山城也被雾气笼罩得格外神秘,这顿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大家铺开画板就开始作画,一直画到晚上才停笔休息。晚饭过后,李东鸣老师开始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到兰承兵这里时,李老师笑道:“你小子,挖油挖得凶哦,你这样画下去,老师的油都不够你挖了。”由于学习能力强,同学们都戏称他为:“挖油高手”。

“教书匠”摇身一变成画家

学成归来,校长找到兰承兵,语重心长的对他讲:“你从美院毕业后,就踏踏实实地教学生,争取能让同学们的作品选送参展。”但当时,在农村没有专业的绘画材料,所以就没法教素描和油画。这怎么办呢?兰承兵左思右想,突然想到用吹塑纸来当刻板,这样就可以教学生学习版画了。然而,由于教材的缺乏和教学场地限制,使得最开初的教学之路举步维艰。但兰承兵心想:既然接受了任务,就一定要努力完成,凭着这股信念,他硬是拿下了这块“硬骨头”。后来,学生们的参展作品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被送到区上、县上、市上、省上参展。他辅导的吹塑纸粉印版画《晚归》入选了四川省首届中小学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再后来又被选送参加了中日友好少儿美术作品交流展。

1994年,大学毕业第二年,兰承兵参加了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教育基金会、省教育工会联合主办的教师书画大展。在这次展览中他的油画作品《山乡娃》荣获一等奖。这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油画创作的决心。

在教书的这些年,虽然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但为了更好的追求艺术,兰承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成都闯荡。

只身一人去外地打拼,注定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艰辛历程。

从最初来时的迷茫到如今的明朗,兰承兵用了整整十年。通过十年的沉淀,他明确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世纪变迁、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的身份转换,这种艺术创作追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经过一番考虑,他毅然决定辞职来完成这些作品。

2012年,兰承兵从成都树德中学辞职成为职业画家,他将自己的人生磨砺同都市里最基层的创业者交融在一起,这些创业者同大巴山人一样,在负荷中奋进,在陌生环境中拓业。他们朴实真挚的品质,强烈冲击着兰承兵的灵魂。

在绘画过程中,兰承兵以一种平民、平视、平等的身份、视线、心态切入画面,表现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共鸣。这便是兰承兵为何一直苦苦追寻要用绘画语言来表现大巴山人及都市普通创业者的真实内心。

画布是心爱的“情人”

兰承兵的艺术创作方向不从属于哪个派系,也不拥护派系的明晰划分,他主张模糊传统与现代的界线,提倡各种门派融汇贯通,并一直坚持着这样的艺术实践。兰承兵的绘画呈现出古典的理性、严谨与秩序,但同时也受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他没有极力去追求古典、复制古典。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摆脱传统绘画过于清晰的图像信息和叙事功能,而让画面融进现代绘画的抽象思维,使画面传达出的意念宽泛而朦胧,力求隐蔽与含蓄。二是想使画面保持着一些鲜活的笔触与肌理等视觉语言的美感,从而融入印象主义敏锐的感性认识。

兰承兵主张艺术创作宜将理性与感性合理地结合起来,并认为作画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手段、方法,而是依傍一定的艺术理论,并在艺术实践中融入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想法并能激起自己强烈情感的表现媒体,追求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积淀、发展。

画布是兰承兵倾诉心灵的对象,即便有时工作忙,没时间画画,他也要在画布前注视很多遍,只要坐在画布面前,一切疲惫、烦恼都完全消失。学生时期,巴不得天晚点黑早点亮,因为学生要遵循学校作息时间,画画时间是白天。而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时期,又巴不得天早点黑晚点亮,因为那时候白天必须完成学校的各种工作,晚上才能与自己最心爱的画布“约会”。

谈及多年来艺术创作带给他最深的感触,兰承兵说:“生活的磨砺成就着自己的艺术,绘画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它像生命中的血液,不可缺少,倘若叫我不画画,我会非常痛苦和恐慌。或许是这些原因,有朋友说我‘高产’,其实,在以前学校教书期间由于工作特点,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那时不可能‘高产’。从辞职变成职业画家后,自己的思想更成熟更深邃,场面也更宏大,加上自己还有一些校外美术课教学和管理,所以也不可能高产。不过我会尽可能地去浇灌这片心灵的土壤。”

□赵军

新闻推荐

大竹督查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

本报讯近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春雷行动2019”“质量安全”子行动中,对强制性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强...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