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二郎镇积极探索创新“四共”模式 描绘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达州日报 2019-03-12 08:48 大字

本报讯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竹县二郎镇积极探索创新“四共”模式,不仅全镇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也为其他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群众共谋

描绘乡村新蓝图

做好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便是抓好乡风整治。为切实抓好村民自治,倡导风清气正的乡风环境,二郎镇积极引导各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出台村规民约“十三条”在全村推广实施;组织开展评选乡风文明先进个人、先进家庭等活动,树立村级道德模范、群众身边典型和榜样。

同时,二郎镇充分认识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性,按照建成“香椿产销集聚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强化产品宣传推介,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香椿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同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运用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有机结合,把村庄整治过程变成开发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助推脱贫奔小康。

乡村共建

筑牢乡村新基石

只有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才能汇聚乡村振兴党建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实组织保证。二郎镇狠抓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大力开展“书记上党课、党课下基层”活动。从各个党支部中筛选出5名宣讲员,深入全镇7个村(社)讲党课,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农村人才的“老龄化、低文化、兼职化”,一度是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为此,二郎镇“外引和内留”双向发力,大力开展“头雁工程”、村干部挂职计划、提升转化软弱涣散工作、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等活动;制定出台《二郎镇人才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借助“农民夜校”等平台,全覆盖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为村民讲解国家农业发展政策、香椿栽培技术、水产育苗技术等;开设“农田”课堂,组织开展种养殖现场教学活动。

同时,二郎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以“竹席之乡”“香椿之乡”为推广媒介,组织乡土人才对“竹席”文化、“香椿”文化进行发现和挖掘整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社会共治

营造乡村新风尚

二郎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农村开展一系列“讲文明、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乡村道德讲堂,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出台《二郎镇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大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干群同心、共同治理。

与此同时,二郎镇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契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治”工程,大力开展“人人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生态宜居家园”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垃圾乱丢等行为治理力度;强化场镇清扫保洁、重大噪声污染源治理,整治车辆过境超速及随意鸣笛行为;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严格田间秸秆焚烧行为管理;健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物规范化处理等工作考核机制。

发展共享

构建乡村新格局

香椿、脆红李等产业发展壮大,让全镇居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2018年,二郎镇香椿种植面积达1.03万余亩,年产量近3500吨,年产值近2500万元,年人均增收约1900元;粮食播面稳定在2.7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达8900吨;年出栏生猪1.3万头、牛羊近0.4万头、家禽32万余只;年禽蛋产量72吨、肉类产量180余吨。

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全镇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全镇新增农家书屋书籍1500册,放映惠民电影30余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保、小额保险等参保率逐年增加;严格规范农村五保、低保评定及核查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精准度,今年新增农村低保76人、居民低保3人、优抚3人、五保4人;暖冬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等工作及时开展。2018年,民政实现临时救助2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000余元。

(冷航 本报记者 曹芮铭)

新闻推荐

达州市两名运动员 入选省优秀运动队 好消息!达州市运动健儿何荥、李文夫入选省优秀运动队啦!我们对这两名运动健儿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1999年出生的阳光女孩何荥,从小就热爱足球,9岁便被推选进入达州市业余体校接受专业的训练,12岁入选四川省少年女足队,2018年1...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