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还是饿佛寺?

达州日报 2019-01-11 11:18 大字

饿佛寺前殿石梯步

五道牌坊石碑铭文

地名,离不开地形、地貌和典故三要素,是历史的沉淀,是地方文化信息的承载。看似简单的地名,往往蕴含着一些逸闻趣事,更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人文变迁。因此,绝不可随意用同音字胡乱替代。

据清道光二年(1822年)续修《大竹县志·寺观志》载:“西禅寺,县北八里。旧名‘天池寺’,又名‘饿佛寺’。明万历丁未(1607年),僧守拙初建;前有石照壁,雕刻极细巧。雍正三年(1724年),陈应熊等偕僧重修。壮(庄)严清洁,颇有溪山松竹之胜。”

传说,从守拙初建起,历代僧人皆坚守节衣省食之习性,每日只食两餐粥糊,冬季只食一餐,念佛诵经很是清苦,将所能储存的食物省下,一旦遇灾,用以救济灾民,于是,重建时被众乡民敬称为“饿佛寺”。此乃大竹县城人皆尽知的佳话。先贤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饿佛”乃佛界修行之最高境界。

另有佐证,竹城西外大田角五道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专为林之奎(林孔唐烈士之曾祖辈)良配黄氏所建。此坊名“黄氏旌表节孝乐善好施坊”,可惜被毁于“文革”初。坊中原有左右两方石碑,碑上有铭文。

2016年春,大竹一唐姓老先生踏春归来时偶然发现其左边一方,遂撰文《五道牌坊》予以披露。此碑目前已被大竹中学收藏,镶于校本部艺术楼前的文化墙上,碑中阴面铭文赫然刻着“世居城北十里饿佛寺”字样。不难理解“八里”与“十里”,前为寺庙处,后为林氏世居处,因当时无城北乡建制,方圆一带都将寺名称为地名。

大竹县竹北乡饿佛寺原址即原竹北初级中学校址,寺庙在大竹解放初被辟为学校,历经几次扩建,寺庙遗迹不复存焉,但仍保留着当年寺庙前殿中殿后殿的石梯步。

那为何被有的人喊成卧佛寺呢?一因大竹方言“e”被念成“wo”,平时说肚子饿了,大竹人都念“卧(饿)”了,甚至问大竹很多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大竹有个“饿佛寺”,再问是哪几个字,均摇头一笑,其实皆为方言发音不准所误;二因有的人不了解其真意,以讹传讹,与本意相差甚远。

据考证,全国只有大竹县竹北乡有一座饿佛寺,别无分庙,而其它地方叫卧佛寺名称的举不胜举。

虽然由于历史久远,有些地名已无人能道出子曰,但传承已知的历史,不以讹传讹,是我们后辈应有的义务、责任和荣光。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忘初心、后辈有责,撰此短文,以正视听。

□杨柳 文/图

新闻推荐

基层干部“减负”过年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类检查评比、总结汇报、传达部署的关键时期。记者近日在四川、贵州、江西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采取系列“...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