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 逐梦田畴气象新
人和镇天宝寨新村聚居点。
黄滩乡平桥村贫困群众在扶贫产业基地采摘黑木耳。
庙坝镇寨峰村秦王桃产业基地。
——大竹县2018年“三农”工作发展纪实
□王晓林 程一凡
银犬辞旧岁,金猪喜临门。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大竹县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千钧重担,面对决战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时代召唤,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三农”工作如何经受住各种严峻“大考”走进“春天里”?大竹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
大竹县以脱贫攻坚统揽 “三农”工作,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着力谋产业、建新村、助增收、促改革“四大支撑”,为全县“1256”战略布局筑牢“三农”基础。2018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荣获2017年全省 “三农”工作先进县。
做强“特色农业+” 让农业发展跑起来
1月3日,伴着冬日里的阵阵寒风,笔者来到位于姚市乡建福村的智能育苗基地,只见经过培训的村民正在给蝴蝶兰作最后定型。“这批蝴蝶兰将通过空运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达州云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管杨方成介绍道,一亩地种粮食的产值有3000元,建大棚种蔬菜或西瓜的产值能达到1.5万元,而100亩的花卉销售就实现了600万元以上的产值。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花卉产业是大竹县近年发展的新“副业”。在拥有“中国糯稻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四张靓丽名片的同时,“大竹苎麻”“大竹秦王桃”“大竹香椿”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绩的背后,贯穿着县委、县政府的一条理念与多年坚持:“粮油生产足温饱,特色农业促增收。”
“特色农业说到底也是农业,还是‘三农’范畴,要真正让农民、农业有大的长期效益,还得发挥好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加乘效应。”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表示,如果说促“农”增收是战略目标,那大竹的战术选择就是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转型升级,将其概括为“特色农业+”。
2018年,大竹县以“特色农业+”为指导,深入推进农业“1243”工程,不断壮大苎麻、香椿、糯稻、白茶四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培育黑色类食品、秦王桃、花卉、中药材、油牡丹等产业,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推荐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800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经注册总数达到519家,市级及以上示范农民专合组织23家,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200元。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让农村面貌靓起来
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院坝、纵横交错的水泥连户路、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这是清水镇老书房村新村聚居点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立统筹协调的规划机制,健全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产村相融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探索农村文化旅游建设机制,健全幸福美丽新村管理机制,整合各类惠农项目,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总想到城里买套房,如今村里变样了,环境、交通都好了,反而觉得我们农村居住环境舒适得很。”高穴镇长征村村民李昌俊发出感慨。以前,长征村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一走进长征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庭前院后瓜果飘香,一些村民在庭院里悠闲自在地浇花,到处呈现出新农村的美丽景象。
老书房村、长征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大竹县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旋律,狠抓农村惠农项目,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实实在在的例证。
近年来,大竹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集中建房工程,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城乡呈现统筹发展良好态势。2018年,全县开展新村“1+5”和村落改造“5+1”工程,推进“五改三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5个;完成县级“四好村”验收89个,申报市级“四好村”71个、省级“四好村”15个;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主(分)会场连续多年在大竹新农村综合体或新村聚居点举行。
决胜全面同步小康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1月3日上午,行走在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贯穿整个安置点,金色的阳光撒向一栋栋别致的楼宇,白墙红瓦熠熠生辉,房前屋后蔬菜满园。338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752平方米的幼儿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室、文化室一应俱全……这就是全镇137户417名易地搬迁群众的新家,也是幸福的起点。
在2017年8月初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焦云修老人的新居里,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等一应俱全,窗户上大红的“福”字窗花格外显眼。“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我们老两口都有低保、老农保、粮食直补、土地流转费,另外,我在醪糟公司干保洁,每个月还有500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就有1万多块钱收入呢!”
焦云修老两口的故事,正是大竹县决胜脱贫摘帽、冲刺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10月,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38个,减贫6834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6%,跻身2017年度全省16个县(市、区)脱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的先进行列,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并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分会。
大竹以法治思维助力脱贫攻坚、“喊山开茶——铺就脱贫路”获中央电视台宣传,脱贫攻坚“三落实”工作现场评赛会、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经验被人民日报刊载。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支撑。大竹县通过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支农资金确权配股给贫困户,再入股到农业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分红收益,从而破除“失能弱能”贫困户增收难这一瓶颈。黄滩乡平桥村探索出了股份制扶贫的一种新模式: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可持股,股权量化全覆盖,但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譬如青花椒按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总产值可达150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纯收入有望达到20万元左右,以前十几年都赚不了这么多。”平桥村党支部书记黄勋建算起了收入账。
2018年,大竹县聚力打赢富民产业培育硬仗,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484.5万元,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6.7万亩,通过产业助推脱贫9295人。
昂首阔步新时代,乘势扬帆再出发。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万竹乡儿女将不忘初心、克难攻坚,奋楫勇进、秉志前行,沿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新闻推荐
寨峰村秦王桃基地桃花盛开绽放老场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学习科技文化知识长乐村党支部成员指导村民给桃树修枝整形十里花开的...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