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品德教育失去意义
张江江
近日,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老师通过两张家乡新旧面貌对比的照片导入,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并提出讨论题:小A学习不认真,于是他的妈妈便对他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扫大街。”请问:妈妈说得对吗?
一开始有几个学生都认为不对,妈妈的话是对清洁工的不尊重,但有个别学生提出了异议,认为是对的,清洁工的工作那么辛苦,A妈妈以这样的话来督促小A学习是可以的。老师显然没有料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当清洁工不好吗?”“不好”“清洁工脏了自己清洁了万家,每天起早贪黑,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难道你们长大了不想当清洁工?”“不想”“那我们的城市没有人打扫了怎么办?”经过老师的一番说教,这时,有个学生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说“我想做一名清洁工”。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看,他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结果可想而知,学生鼓掌,软弱无力,老师也是一片愕然。
笔者看到这则故事时也很纳闷,陷入了思考。从整体来看,其实这节课上这位老师的目标很明确,想通过各种职业的对比来使学生们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并理解这些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职业只有分工不同,并无贵贱之分,清洁工同样对社会有所贡献,要学会体谅清洁工人,尊重劳动人民。
然而,结果却是背道而驰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也显然是在老师的预料之外,而最后这些学生们的掌声也预示着这堂思想教育课的失败。
可以想象,在如此的教育模式下,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们在品德课上学会的只能是人云亦云,只能是察言观色,他们或许认为品德课上只是讲求善和美的空壳,是不可表现真实自我的课堂。如此下去,在一个集体、一个学校、一个社会这些鲜活的个体是多么的可怕。
而如今,我们许多学校的品德教育亦是形式主义,学校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品德。教书育人,这应不仅仅是作为一句学校的口头禅,而应该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古人云:有才无德,行不远。学校教育,应育人为本,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并加强相应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引导莘莘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但笔者相信在步入社会后,一个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会更容易走向成功。而一个思想品德不过关的人,一个道德底线守不住的人,纵有经纶满腹、雄才伟略,也不能成就大事,甚至可能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正所谓,有德有才是正品,无德有才是废品。笔者认为,如今学校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育人为本不应仅仅是一句空话。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日常品行,并完善相应的考核。要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整体规划,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形成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县公管局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开展调研走访,找准矛盾、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该局调研...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