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乡:番茄熟了 村民笑了

达州日报 2018-06-28 10:34 大字

本报讯 仲夏竹乡,满目葱茏。“今年,我一共种了28亩番茄,收入肯定比去年翻几番。”近日,正在自家番茄种植基地给番茄植株打杈的大竹县中和乡狮子村1组贫困群众唐道兵,喜滋滋地对记者说道。

中和乡地处铜锣山腹地,土层深厚,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虽然山区资源丰富,但可利用耕地十分有限,群众收入不高。如何破解群众增收致富这个瓶颈?去年伊始,达州市政研室派驻该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李弘扬结合该村地理位置和土壤情况,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到周边市场考察,并咨询农业专家,决定发展番茄种植。随后,动员并鼓励致富能手陈太宽成立了大竹县都康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管理。据悉,去年,全村发展番茄种植面积60余亩,带动群众增收近万元。

“去年,我在合作社领了3000株番茄苗,栽了5亩地,除去成本,净赚了近两万元钱,比种粮食强多了。”唐道兵告诉笔者,番茄苗每株0.6元,村集体补助0.4元,成活率在80%以上的,村上每亩还要补助100元至200元。

与唐道兵自己发展种植番茄不一样,该村4组贫困群众陈映花,给记者算起了自家的收入账:流转2亩土地,每亩租金400元;跟老伴长期在番茄基地务工,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喂了几十只鸡,“一年下来,收入超过三万元!”陈映花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的番茄是引进的国外品种——巴菲特,口味好,单果重250克至300克,果色鲜红,硬度高,耐储运,销路好得很。”正在指导群众给番茄植株打杈的驻村农技员危安海说。

“去年就跟我们合作的达州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几家老板,早早就给村上打来电话订购。今年,我们还联系了附近县城几家二级批发市场的经销商,群众种植的番茄根本不愁销路。”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大军一脸喜悦地说。

据了解,在大竹县都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狮子村番茄种植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有30余户农户发展番茄种植,种植面积达200亩,200多名村民通过种植番茄、流转土地租金、基地务工收入,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番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

(特约记者 吴德)

新闻推荐

北京迎最年轻区政府一把手:43岁陈之常任石景山区代区长

北京市迎来最年轻的区政府一把手。据中国经济网消息,6月14日上午,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