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片“红叶”的致富传奇 □蔡文华

达州日报 2017-09-22 10:44 大字

[摘要]□蔡文华

资料图片

三月,春绿大地。“中国香椿第一县”大竹,香椿树发新芽,又红矣。

斯时,大竹香椿核心区之一双拱镇,场镇相较平时陡增千百人。小镇宁静不见,热闹顿生。但见商贾云集,车辆穿梭,椿农忙碌。2004年,大竹创建双拱椿芽交易市场,渐次成熟扩张,已然成香椿集散地,周边县区香椿皆入此地批发零售,为四川最大的香椿交易场所。香椿年产三季,时逢采收季,采销忙活场景持续40余日方休。

据《唐本草》记载,香椿原产我国,有2000余年栽种历史。香椿分为紫香椿与绿香椿两大类。香椿树体笔直粗壮,其木质呈红褐色,坚硬结实,带香味,纹理美,耐腐蚀,素有“中国桃花心木”称誉,为优质家具材料。民间传言,香椿木为灵木,做家具可发家兴业。香椿树用途甚多,其皮、籽、叶皆可入药。香椿树的嫩芽亦可食用,为木本蔬菜,营养丰富,为人们餐桌之珍贵食材、绿色食品、天然佳品。

据大竹林业专家介绍,大竹种香椿已有500余年。大竹自然条件优越,特定小气候、土壤、水、肥,致香椿具独特品质。香椿嫩芽初出时,像朵朵树花挂枝头,油亮、浓香、紫红,为紫香椿类之红香椿,叶面光滑、色泽鲜红、香味浓郁、品相突出。据西南大学、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检测,大竹香椿富含钾、硒、多酚类物质、黄酮、皂苷、生物碱、不饱和脂肪酸之类,可抗菌、消炎、镇痛、清热利湿、利尿解毒,还能增强免疫力、润肤养颜、防肿瘤、降血压血糖。

大竹食用香椿方法,除地方传统风味,诸如凉拌香椿、香椿炒蛋、香椿煎饼、香椿拌花生、椿苗拌三丝诸品外;亦研发新品,比如香椿咸菜、香椿酱、香椿下饭菜及香椿茶。客人至大竹,大竹人会以香椿菜款待,如遇主人忘上此菜,客人或主动欲食,美其名曰:帮助宣传大竹。足见大竹红香椿味美色诱至何程度。

先前大竹香椿为分散、无规模、无标准栽种,量小质次不成气候,农民亦未当产业。十余年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村组实施,香椿规模日益扩大,由少至多,由散连片,达10万亩。以二郎乡、双拱镇为核心,沿国道210线石河、清河、李家、杨家、人和、东柳诸乡镇成片种植,辐射其余乡镇发展,迅速领跑全国。大竹与四川省农科院施行院县合作,试验培育香椿矮化密植之法,以达高产,便采收之效。

2010年,大竹香椿成功注册“巴山红”商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全国各地商人聚集双拱镇椿芽交易市场,竞相采购,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20余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诸国及地区。林业专家预估,仅2017年,大竹香椿总产量为2.5万吨,香椿均价为40元/公斤,最高价至90元/公斤,椿农销售鲜椿芽收入上亿元。

大竹观光农业兴起,香椿亦功不可没。走国道,参观二郎、双拱香椿示范基地。车观香椿,见树见林,壮观醉美。驰目远眺,香椿树似夹道欢迎,生机勃发,香飘四溢,叫人不忍离去。下车即入香椿林,嫩绿鲜红,吸香吐故,醒脑定神。辵步林荫,树下彳亍,如沐春风。林上为蔬菜,林下复合经营,林粮、林菜、林药、林畜因地制宜。

约一小时游毕香椿示范区,一刻钟车程至“中国香椿源”特色主题公园。该园建于大竹县石河镇大炉山上,占地面积35.4亩,为“中国香椿史”之缩影,亦为香椿母本之源,中国香椿文化概貌展现于此。

沿青石梯步盘旋而上,迎面即见中国香椿源介绍,粗观浅读,略知一二。放眼四周,园内333株香椿树分植其间,枝繁叶茂,挺拔直立。两棵胸径约两米的香椿树,百岁树龄,需两三人牵手方能合围。据说为香椿树王、镇园之宝,无数游人无不好奇其身世来源。文化长廊、休闲娱乐广场、寺庙为必达之处,人造假山、“炉山峰”及水景观亦吸引游人。迈上瞭望景观亭,乡村美景如画,树木、庄稼、牛羊、房舍,尽收眼底,勾起乡愁。大竹规划未来“中国香椿源”占地300亩,以“香椿源”为主题,扩建生态环保休闲公园,融合登山、休闲、娱乐,开发农家餐饮、登山、垂钓诸项目。

新闻推荐

培训授“渔” 脑袋扶志 政策引领 达州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立自强意识

转业军人、成都铁路中级人民法院职工、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振堂正在给贫困群众讲解丹参栽培管理技术。(特约记者王晓林摄)初秋时节,在大竹县广袤的农村,随处可见丰收的场景。刚从...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