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设置对村民实用技能起作用、思想觉悟能改变、法律意识能增强、感恩意识能提高等20个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不拘教学地点、不拘教学形式……山村“夜校”形式活农民

广元日报 2017-09-07 01:26 大字

本报讯(李彬记者欧阳亚丽)“‘农民夜校\’给我们讲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听了之后我们心里更有底了,更清楚有困难该找哪个部门,想搞产业找谁帮助……”9月6日,朝天区李家乡永乐村的“农民夜校”座无虚席,贫困户李德申是夜校学员之一。截至目前,该乡8个村开展“农民夜校”各类教学培训达120次160小时。

今年,李家乡结合农村实际,从时间上、内容上、形式上把“农民夜校”办成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能力的“微课堂”,让群众“受教育、学技术、得实惠”。

“讲短课”,让群众更有时间参与,更愿接受。为保障群众有时间参与“农民夜校”,根据农时农事关键时节,李家乡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开展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上多设置10至15分钟的“微课堂”,在1次培训中组合安排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原则上每月开课不少于2次4学时。“我们提前收集群众意愿,设置好教学计划并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讲群众听不懂的课,不讲对群众没有意义的课,更不讲大话套话空话的课,群众对这样的短课评价较好。”老林村“农民夜校”校长何其林讲到。

“讲精课”,让群众更能听明白,更有收获。记者来到永乐村村委会,李家乡的驻村领导正在给他们讲授“普通党员如何带领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据了解,该乡党委在内容设置上,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多设置对他们实用技能起作用、思想觉悟能改变、法律意识能增强、感恩意识能提高等20个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讲微课”,让群众更广泛学习,更加方便。根据农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数多、文化低接收能力弱等特殊情况,开辟流动教学点、送学上门等方式开展教学,借助支部会、党员会、小组会、院落会等时机开展政策法律党恩“辅导学”;组建“现场教学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门口开展实用技能“专题学”;聘请先进典型、专家学者、乡土人才、乡村干部开展集中“宣讲学”;借助广播、微信公众号、党员QQ群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学”。“在田间地头‘上课\’,农业专家给我们细致讲解蔬菜种植,我们学得有收获。”老林村杨大爷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稻客”下田 竹乡农民笑开颜

本报讯初秋八月烈日炎,竹乡大地喜开镰。8月22日上午,记者在大竹县月华镇余家村2组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垂头饱满的穗条压低了稻床,浓郁的稻香弥漫山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金黄。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