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督举措 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津县开展政治生态评价,汇总讨论监督检查、基层走访等数据
双流区开展村社区纪检组织现场会交流经验
新都区开展巡察整改督导工作
青羊区推出“政风行风热线—局长在线”营商环境建设主题年活动,定期邀请产业或窗口部门“一把手”在线回答企业和群众提问
成都高新区对教育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校舍安全
晒做法、比亮点,近日,成都市纪委监委召开2019年区(市)县纪检监察特色亮点工作评审会。各区(市)县纪委监委充分展示自身工作举措和成效,聚焦全面落实监督责任,相互交流特色做法和实践经验。
“希望通过互学互促、共同提高,进一步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高新区
实现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高质量监督
如何针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开展精准监督?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聚焦主要廉政风险点存在的工程报建审批、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建设推进等三大环节,探索搭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闭环式精准监督链条,努力实现精准监督、高质量监督。
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项目监督平台,是高新区探索搭建的工程项目监督新模式。该平台通过建立报建基础审查数据库和三级管控制度,实现24小时在线“自助报规报建”,有效排除人为干扰,压缩寻租空间;建立廉政数据库,让审批过程“可留痕”“可追溯”,防止审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系统自动准确预警审批时间超期、要件缺失等不合规情形,纪检监察机关根据预警情况及时监督执纪,对审批过程中临期、超期、触发风险点等情况主动统计分析廉情。
同时,推行廉政合同制度,实施精准预防,解决招投标环节监督难题。指导国有企业加强监督,同步纠正16次目标偏差,防止5次工期延误,规范近亿元工程款使用。先后督促工程建设单位清理监控隐蔽验收等12个主要环节漏洞,防范结算审查等26个节点风险,完善“工程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和80个承建单位将廉政合同条款纳入管理制度,规范工程招标、管理采购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截至目前,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签订廉政合同600余份。
为解决建设管理环节监督难题,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发挥与审计局合署办公优势,突出审计监督“尖兵”专长,对高新东区28个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创新开展全过程审计监督,研究制定《高新区全过程跟踪审计业务指导手册》,指导和规范审计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审计监督发现的531个问题已整改510个。针对共性问题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发出审计建议书12份,提出审计建议50余条。
青羊区
清风护航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羊区纪委监委聚焦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实施“清风护航行动”,积极营造“纪企联动、清风相伴、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为缩短纪企距离,深入一线听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青羊区纪委监委变被动为主动,开展“纪企零距离”大走访活动,与企业当面交流沟通,发放《廉政监督卡》1000余份,收集问题及意见建议30余个,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问题12个。推出“政风行风热线—局长在线”营商环境建设主题年活动,产业或窗口部门“一把手”在线回答企业和群众提问,今年推出8期,现场解答群众电话提问100余条,回复网络提问11条。召开“阳光问责问廉”坝坝会、“纪企面对面座谈会”15场,与辖区企业恳谈,收集意见建议263个,现场解答问题119个,整改企业反映问题141个。创新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机构社会评价,随机访谈个体工商户237家、法人企业189家,收集问题23个,形成《关于对青羊区营商环境社会评价的分析报告》。
针对企业“痛点”“阻点”“难点”,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措并举督促全区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共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面提速”。企业设立登记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为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时间压至90个工作日,实现企业100%办件“仅跑一次”,67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坚持从严从快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权益以及政商交往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各类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损害营商环境案件14件15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收缴违纪款40.7万元。
新都区
推进村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
为贯彻落实“党组织建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的相关部署要求,今年以来,新都区试点开展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巡察试点任务,形成了“一体两翼三联推动”的新都模式。
以“一体”为架构,突出一体推进,坚持巡镇带村、镇村联动,巡察动员会开到村社一级,巡察组进驻村社一线,实施镇村巡察同步动员、同步表态、同步进驻、同步反馈;推行“村对照整改、镇统筹整改、部门提级整改”的整改模式,分级分类压实镇党委、村党组织整改责任,实现镇村同步建账、联动对账、一体销账。
以“两翼”为驱动,助力巡察提质增效。一方面,与高校联合开展村级巡察课题研究,优化巡察方式,凝聚多方智慧,梳理“7+X”巡察清单,提升巡察针对性。另一方面,研发巡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巡审联动大数据模块,多渠道收集镇街、财政、民政等关联数据,确保巡得准、巡得实。
以“三联”为路径,强化人员联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村级巡察人才库和专家库;强化方式联动,结合被巡村(社区)实际,充分发挥常规、专项、交叉巡察等优势,统合联动;强化部门联动,与区纪委监委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建立干部评价体系,与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建立专项协作机制,推进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融合,增强监督实效。
一年来,该区村级巡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对217个村(社区)和347名党组织负责人“精准画像”,发现并推动解决“班子不团结、组织生活制度不落实”等问题356个,移交问题线索65条,共立案查处24件26人,给予诫勉谈话9人、提醒谈话2人、批评教育2人;发现并推动解决村(社区)财务管理混乱、民主决策不规范等问题85个,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不力、创业劲头不足等问题43个;紧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现并严肃查处村干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18件18人。
双流区
加强村(社区)纪检组织建设
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双流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结合本地实际,制发《加强村(社区)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的《指导意见》,构建组织架构、职能职责、教育培训和工作运行等“四项体系”,着力解决基层纪检组织力量不足、职责不清、能力不强、运行不畅等问题,夯实打牢村(社区)纪检组织履职基础。
双流区在设立党委的村(社区)成立纪委,在设党总支(党支部)的设纪检委员,每个村(居)民小组设廉情监督员、每个村(社区)设监察工作信息员。融合监督力量,对设纪检委员的成立纪检小组,推行“村(社区)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兼任监委会主任”,实现纪检监督、监察监督与自治监督有机统一。规范纪检组织办公场所、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明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信访处置、宣传教育四类19项职责任务。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开展“说说你的烦恼”“看看你的本事”“晒晒你的收获”活动,提升村(社区)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建立集体决策、工作例会、定期报告、工作纪实、信息收集等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经过实践,该区村(社区)纪检组织机构设置健全,并认真履行职能,取得良好效果。全区基层干部规矩意识明显提升,今年“两委”干部被立案查处35人,同比下降53.3%;基层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信访举报同比下降42.7%,;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成效明显提升,常态开展监督检查,报送问题线索36件,查实立案17人次。
新津县
县域政治生态建设路径初探
为全力构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大力推进县域政治生态建设,新津县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从政治生活规范度、党内监督严实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员干部勤廉度、人民群众满意度5个维度设立16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全面“体检”政治生态,着力探索可评价、可建设、有场景的县域政治生态建设路径。
2019年,新津县积极运用评价指标,通过“一书一表一报告”(预警通知书、评价情况反馈表、政治生态评价报告)等制度,对呈现下行趋势的不良指标精准干预,净化修复政治生态。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网络理政方面群众满意率同比下降6.25%,通过及时采取生态预警、季度评价、电视问政等正向干预措施后,第二季度群众满意率上升了3.5个百分点。
每个评价指标都映射相应的政治生态建设场景,新津县通过民生诉求会办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一个平台”集中办理群众诉求,形成快捷高效的服务场景;通过开展典型案例“一案一整改”,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构建震慑常在的教育场景;通过开展“三报到”活动,督促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深化实心干事的勤政场景;通过开设“五河回澜”栏目,建立政治生态问题“发点球”的督促整改机制,打造靶向治理的修复场景;通过开展政治生态“大家谈”“大家建”活动,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热情,营造共建共享的建设场景。新津县通过现实场景建设,助力对应评价指标向上向好,以政治生态局部建设带动政治生态整体提升。
本报记者 陈艾 程廷静 市纪委监委供图
新闻推荐
新津公安民警在辖区地铁10号线进行演练。成都地铁10号线2期将于12月下旬正式运营,新津将迈入地铁时代。地铁的通行将...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