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博+”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新津加快打造展示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的综合服务平台

成都日报 2019-09-18 01:27 大字

天府农博创新中心

金秋九月,位于中国天府农博园的葵花海如期绽放,吸引了远近游人。在离这片金黄色海洋不远处,农博园主场馆已进入建设打围阶段。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亲自操刀,围绕“绿色乡村、田间农博”目标定位设计的主场馆,体现成都平原层峦叠嶂远山意象与丰收时节稻浪翻涌大地景观,建成后将带给众人耳目一新的观感,成为当地的地标级建筑地景。

中国天府农博园,是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对新津而言,天府农博园是重塑城乡形态、推动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重建产业支柱的重大机遇。”新津县委负责人表示,将抓住机遇,加快打造展示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的“博览平台”,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创新博览形式 把农博会搬到农村田园

葵花海是农博园打造的大地景观项目之一。农博园落户新津以来,按照“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要求,推进全域景观化,完成斑竹林景区景观升级打造、羊马河、西河生态河道治理等14个项目,实施林盘整治5个、村(社区)环境提升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0000亩。规划生态绿道185公里,已建成31公里。

据农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博园要体现“把农博会从城市搬到农村、从室内搬到田园”的理念,因此,在会展场馆的设计上,摒弃了传统封闭型行列式的会展模式,采取与田园景观互相渗透的布局方式设计会展空间,实现指状展厅与田园相融。按照“复合多样、前展后街”功能布局,采取博览创新主题功能与商业配套服务功能相对分区,实现会展与商业相得益彰。

在农博园核心区,今年5月建成的蕃薯藤TINA庄园以异型环湖景观为背景,以绿色种植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支持,穿插浪漫花园主线,充分体现有机农业生活美学,打造一个集教育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庄园,成为农博园又一个新亮点。

在农博园核心区,像翔生有机农场、TINA庄园、陶然柑桔中国芯博览园等具有田间博览示范功能的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博园管委会积极举办乡村音乐节、“创新农博·创享乡村”成都乡村振兴创享会等活动,力争实现田间地头办农博、季季有展、月月有会的“农博常态”。

创新产业模式 新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在农博园核心区张河果园子社区,引入途远、途家、途礼、斯威登建设的“集趣·共享农庄”,凭借“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运作模式取得了成功。这一探索对乡村生态价值进行了有效转化,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为原来的“空心村”创造了可增值的财富,还带动了当地居民发展“非标”民宿和乡村旅游。目前,这一模式已被复制到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推广,初步探索形成“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稳定脱贫奔康新模式。

随着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蓝城农旅、创业黑马乡村等以乡村为场景的项目落户,农博园内,农商文旅体科互动加成的乡村新业态正在聚集。在农博园涵盖的几个乡镇,以融合为特征的新乡村产业正蓬勃发展。兴义的房车节、啤酒节,安西的鱼头火锅节、葡萄采摘节,方兴的乡村荷花季……通过人流共享空间、资源盘活对接、点位互联互通、互联网赋能等方式,形成深度互融的“新乡村产业”。

在创新农业科技上,通过天府农博创新中心植入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展示、供需智能匹配对接、成果转化交易等工作。目前,农博园片区已引进中以津惠农业、渔耕田、陶然农业、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示范性项目,形成韭黄、猕猴桃、稻虾共生、莲藕、柑橘、加工型蔬菜、葡萄7个千亩连片现代农业基地,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农博园还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希望集团共同成立“四川绿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孵育“新农工”、培养“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培养大量“绿领”人才。

正如新津县委负责人所阐释的,“农立方”是这样一个含义——表示农博园将围绕“农民、农业、农村”三农融合,带动“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耦合、“文创文博文旅”三文叠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动,走出一条“农博引领+乡村振兴”的全新路径,成为服务四川乡村振兴的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

新闻推荐

新津县工商联到我县考察交流 缔结友好商会共同推动工商联工作上新台阶

(全媒体记者贾明高)7月17日,新津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阮晓离一行到我县考察交流工商联工作。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英...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