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探索对口帮扶脱贫奔康新路径
金秋将至,位于成都新津的天府农博园里生机勃勃。,成都新津:探索对口帮扶脱贫奔康新路径。
花海绿地之中的张河果园子“农博园·集趣·共享农庄”十分热闹。“预订已经排到国庆节后了。”农庄工作人员说。
2018年10月1日,“农博园·集趣·共享农庄”正式开门迎客,不到一年时间,曾经清冷的村庄聚集起了人气。美丽的农庄成为“网红”打卡地,还带动周边村民主动腾出闲置的房屋,开起非标民宿、乡村菜馆,乡村面貌大变样。
作为中国天府农博园所在地,新津肩负重任:充分发挥农博园的平台窗口辐射作用,为全省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新路子。
“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关键在于抓落实,要用真落实、敢落实、善落实、同落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津县委负责人道出坚定决心。
共享农庄,正是新津交出的答卷。
依托中国天府农博园,高水平推进新津全域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按照“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坚持市场化导向、商业化逻辑,以乡村景观为底板、农博园场景为动线,引进斯维登、途远、途家、途礼等以住宿、旅游和特色产品分享为核心的品牌企业,依托张河村土地整理后张河果园子社区周边40亩集体建设用地、200余亩农用地等闲置土地资源,由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入股”方式,与新津文旅集团(现金入股)组建项目公司,按照“保底+分红”利益分配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形成“三途一斯”共享农庄模式。
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集体经济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发展“非标民宿+体验农场+特色餐饮+自然教育+社区营造”等业态,实现了村社生产关系、商业价值、资源链接重构,有效盘活“空心村”。
自2018年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当地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非标民宿运营收益达到每天700元,带动周边每亩耕地流转年收益2100元,预计村集体实现土地入股分红50万元/每年。
倾情帮扶 植入造血“芯片”助稳定脱贫
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青冈菌炒腊肉、松茸炖鸡、藏式火锅……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培训课程在阿坝州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委会举行,60多名来自沃日镇木栏村、官寨村的群众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圈,跟着大厨学习如何做出美味佳肴。
为何抢着学做菜?原来,在新津帮扶下,木栏村建起的“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即将开业,村民们抢着学习新技能,准备迎接游客。
新津县委负责人认为,对口帮扶的核心在于“以市场化逻辑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构建现代商业运维模式和农户参与机制,为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植入一颗富有生命力的‘芯片’。”
发挥农博园“窗口+基地”平台作用,新津推动“三途一斯”共享农庄模式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推广,初步探索形成了“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稳定脱贫奔康新模式。
新津按照“政府引导、村集体牵头、农户参与、市场运作”方式,依托沃日镇木栏村4000余亩苹果产业园,引导木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小金县国投公司按照2: 8的占股比例组建文化旅游公司负责农庄综合开发,斯维登集团成都公司和小金县国投公司按照8:2的占股比例组建民宿运营平台负责运营,综合开发与民宿运营平台按照4:6的比例分配营业额,斯维登前5年股份所占收益留存项目公司,保障项目运营可持续性。
在项目带动下,小金县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高效转化,助力当地村民致富奔康。如今,小金“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益完善,当地着力提升苹果采摘、农家体验场景,植入红色文化、嘉绒文化,自我“造血”能力不断提升。项目实施运营后,预计将带动周边群众改造民宿25栋、特色餐饮10户、快闪超市5户,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实现2200余户农户就近就地增收。
改变不止于此。新津自2016年8月对口帮扶小金县以来,先后派出援藏干部人才150余人;建立“津金”两地干部联合教育培训机制,先后组织小金县干部261人赴上海、深圳等地参加培训;依托四川绿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和新津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小金村居院坝、田间地头以及专业公司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此外,投入各类资金6200余万元,完成苹果、玫瑰、蔬菜种植示范园等45个项目建设,启动阿金牦牛肉深加工基地等3个项目建设,帮助小金县贫困发生率降至目前的0.12%,并于2018年10月、2019年2月分别通过阿坝州和四川省“整县脱贫摘帽”验收评估。
完善机制 推动共享农庄向更多地区推广
南充市阆中市发挥特色文旅资源优势,建设29栋“星宿·共享农庄”;雅安市荥经县依托林业管护站森林生态资源,建设14栋“林下·共享农庄”;甘孜州利用国道317、318线沿线服务区资源,建设49栋“营地·共享农庄”;眉山市洪雅县提升瓦屋山旅游配套档次,建设24栋“山居·共享农庄”;宜宾市盘活蜀南竹海文化生态资源,建设30栋“竹间·共享农庄”……
不止在小金,“三途一斯”共享农庄模式已在全省30余个县(市、区)复制推广。
下一步,新津还将继续丰富和完善有生命力、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的脱贫奔康模式,推动共享农庄模式向更多地区推广。
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根据在地文化、闲置资源情况,探索完善共享农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完整建设运管制度,制定共享农庄引导乡村闲置资源盘活方式以及农庄星级、功能、共享方式的标准,以市场化逻辑促进资源价值与产品价值相匹配,形成适合当地发展共享农庄的模块集成机制,确保共享农庄模式发挥其链接资源的功能作用,推动共享农庄多元化发展。
建立“共享农庄联盟”。引导从事共享农庄产业研究开发、建设运营的国有企业、社会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天府农博共享农庄联盟”,分享联盟成员在共享农庄发展中探索形成的技术、管理经验,根据消费群体多样化要求与当地资源、文化的差异,提出共享农庄及非标民宿建设柔性标准体系,培育天府农博共享农庄品牌。
实施“人才火种计划”。依托“新津乡村振兴研究院+县委党校+四川绿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理论研究与技能培训优势,搭建人才孵化平台,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远程教育、专家传帮带、理论培训、实地实践等形式培养本地人才队伍,开展共享农庄建管运维SOP培训,延续共享经营理念并巩固项目成果,让人才成为共享农庄模式迭代发展的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杨)8月7日,成都市新津县总工会结合“八大群体”入会行动,开展了对货运司机、快递员的送清凉慰问活动。活动期间...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