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伏羲女娲画像 隐藏的惊世之秘

华西都市报 2019-07-11 04:01 大字

《伏羲女娲图》(唐)绢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星堆出土的铜蛇。(作者供图)

新津宝资山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

(作者供图)

《风俗通》里记载的女娲。

甲骨文的“蛇”与“蜀”。

伏羲女娲石刻画。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蛇。(作者供图)

其他地方汉墓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作者供图)

□何毅豪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其主要功绩是抟土造人、炼五彩石补天。伏羲,也是神话中的中华始祖,他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绳为网教人渔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伏羲、女娲的传说,很多省份都发现有以他们为主题的文物遗存。

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仙剑奇侠传1》,刘亦菲所饰演的女娲后人赵灵儿,以纯洁、善良的形象受到观众青睐。很多观众在欣赏之余,也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女娲不是完整的人形,而是“可怕”的人首蛇身?

新津文物

佐证伏羲女娲形象

翻阅各种史书,最早记载女娲的,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晋代郭璞注释:“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战国时候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有着如此特殊形体,又是谁将她造成这样?)东汉王逸注解:“女娲,人头蛇身。”汉代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也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看来,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就认为女娲是人首蛇身了。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是先民们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口耳相传遗留下来的,始终让人觉得疑惑,远古果真有如此传说?但新津汉代崖墓中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却佐证了他们传说中的形象。

新津县出土了多幅伏羲女娲画像,上图中的画像出自宝资山东汉崖墓石函。画像中,左为女娲,手举月亮,月中有桂树和蟾蜍。右为伏羲,手举太阳,日中有三足乌。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两尾相交,头戴冠帻,身穿宽袖长袍,衣带飘飘。

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幅画,实际却隐藏了太多的上古传说。

首先,画中的三足乌也叫赤乌。《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东汉高诱注解:“踆,犹蹲也。谓三足乌。”也就是说,三足乌是蹲在太阳里的神鸟,是太阳的象征。而月亮的象征,则是蟾蜍和桂树(源自吴刚伐桂的传说),所以月亮在后世被称为“蟾宫”。

其次,我们必须说一下伏羲。伏羲,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史记》写作伏牺,尊称羲皇。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写道:“……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蛇身人神,即羲皇也。”唐代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写道:“蛇身人首,有圣德……故曰宓羲氏。”后来朝廷把伏羲与太昊、青帝等神灵合并,称为“太昊伏羲氏”。

伏羲与女娲

到底是夫妻还是兄妹?

为什么这幅画要把伏羲与女娲对举?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的战国楚墓被盗掘,出土了一件珍贵的帛书(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塞克勒美术馆),帛书的甲篇上记载:“伏羲、女娲结为夫妇,生有四子……”等语句,这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有关二人关系的记载。稍晚一点的汉代《风俗通》则说:“女娲,伏希(羲)之妹。”而更详细的传说则是:伏羲女娲的母亲是住在昆仑山的华胥氏,她出游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就踩了上去,突然她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结果怀孕十二年生下伏羲,后又生下女娲。兄妹二人成年后,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洪灾,生灵涂炭,伏羲女娲藏进一个巨大的葫芦里,得以存活。为了繁衍,二人相议结为夫妻,又觉得羞耻,就请示天神:“若您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将天上的云聚成一团;如不同意,就让白云散开。”天上的云立即聚拢一堆,于是他们俩就成了夫妻。

这个传说,不是一地一族的,在四川、甘肃、河南、山东、江苏甚至新疆等省区都有,而且苗族也有“伏哥伏妹治人烟”的传说,布依族、瑶族也有“伏羲兄妹”的传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伏羲女娲算得上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人首蛇身﹄

隐藏的惊天秘密

从常识来说,创造中华文明的伏羲、女娲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人首蛇身”。把他们描写成这样,反映了伏羲、女娲所在的原始部落崇拜的是蛇的图腾信仰。前文提到,最早记载女娲的是先秦古籍《山海经》。由于这本书中记载的各地神灵和动物太过于神奇,所以历来都被当成神话书。随着近几十年四川盆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问世,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山海经》的记载就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

1986年,广汉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发掘出10件铜蛇,身躯大多呈S形,为蟠曲状,头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尾上卷。蛇身上刻画着云纹、鳞甲、羽翅,似乎立刻就要腾空飞起。除此之外,还有手持蛇的铜人像。

在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坑中也发掘出一些石蛇,大多盘绕于地,蛇首以黑色、朱色彩绘出眼眶、瞳孔等特征。

商朝刻在龟甲、牛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周朝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这些古文字中的“蛇(它)”字和“蜀”字是这样的:

综上,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因为蛇能冬眠,朴素的古蜀人以为蛇能“死而复生”),古蜀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认为蛇是一种神物,蛇形铜器和持蛇人铜器成为神圣祭祀仪式的必需品。就连远在中原的商朝和周朝都知道古蜀人的这个特点,所以把蛇作为“蜀”国的象征。这就难怪《山海经》把包括女娲在内的很多神灵的形象描绘成人首蛇身了。

而新津县汉代古墓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其形象上的“人首蛇身”,其寓意上的“死而复生”,实际上是古蜀人蛇崇拜的记忆遗存。

新津画像

延续古蜀记忆

这些画像与新津画像最大的区别有三点:一是伏羲女娲除了手持日月之外,还一人持规、一人持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象征天地的规则、制度。二是“画蛇添足”,硬生生地把原始传说中的“蛇身”变成了不伦不类的“蛇尾”。三是伏羲女娲手举的日月被换成了铜钱。

这三大区别表明,这些画像已不再像新津画像一样具有古蜀人的思维与传统。持规矩的画像,体现了汉代儒家思想对古蜀原始伏羲女娲形象的改变。手举铜钱,更是失去了日月神话、阴阳变化的内涵,变成了对金钱的追求。蛇身添脚,说明了以蛇为图腾的古蜀国与其他图腾的部落国家发生了战争与融合,经过多次融合,图腾的元素又加上了鹿角、牛耳等部件,蛇的图腾最终变成了龙的图腾,古蜀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津伏羲女娲画像所体现出的古蜀人蛇图腾,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根源与发端。

古蜀国虽然消失了,但新津汉墓的开凿者和使用者却一直延续着古蜀人最原始、最真实的信仰记忆。新津汉墓中埋藏的伏羲女娲画像,依然诉说着古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分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新津县:审批开启“三减”服务 激发市场新活力

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企业代表和群众进行咨询引导2019年是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进一...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