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沃土成都打造优商重商亲商标杆城市
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沃土 制图 杨仕成
11月2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会议表彰了成都百强民营企业、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20名优秀创业者。 图据成都发布官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提供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民营经济,正在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11月24日,成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强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用对症下药的政策和真金白银表达了成都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在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伴随城市的成长而成长,城市的发展机遇也就是企业的机遇,鼓励企业家和城市一起开疆拓土,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市。
百亿计划 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吃下“定心丸”
城市的机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振了信心。而在更具体的领域,民营经济也需要城市提供更多支持。基于此,《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出台,其中涉及的25条政策对症下药,均针对民营企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创业主体从“草根小众”变为“全民大众”,发展动能从“要素依赖”变为“创新驱动”,商业模式从“市场+”变为“互联网+”……创新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题,也需要城市构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在成都,传统要素成本高与新型要素获得难的问题并存。不少企业反馈,与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的是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方面的瓶颈,而这反过来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两座“融资的冰山”和“转型的火山”,需要用智慧的方式和强有力的支持来化解。
在新网银行副董事江海看来,许多民营企业由于体量小、生命周期不够长,难以提供融资所需的授信信息,阻碍其融资进程。作为落户成都的中西部首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找到的办法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授信对象提供操作性更强的画像方式,也由此降低授信成本。
面对这一问题,成都则拿出4个100亿元,多角度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过渡期。这其中,包括了100亿元规模的“应急周转基金”,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应急周转;100亿元规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帮助民营企业处置不良资产;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以及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金,以对新经济企业成长段进行引导投资。
成都目标 到2022年民营经济产业规模上万亿
不仅如此,成都还降低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编制政府采购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指导性预算。在其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中,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说,极米在国内家用投影市场的份额已超过50%,但在政府办公领域涉足还不多。“这条措施让民营企业家感到暖心,让我们可以更加公平地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竞争中去,30%、60%的数据,也让政策更具操作性。”
此外,成都也在推进更多创新资源在民营企业生根落地,为后者找到更多转型发展的机会。例如,成都正在组织成都企业家市州行,鼓励成都企业家跟党委政府一起到各市州“开疆拓土”;同时,将组织成都企业家大学校园行,让企业家进校园,也让大学创新资源找到应用市场。
成都的目的是,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建立50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500家“隐形冠军”培育库,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
成都希望,到2022年,成都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300万户,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民间投资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本土民营企业实现“世界500强”零突破,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世界级企业。
成都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行时
高新区
构建四级梯度培育体系
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
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规上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创业企业还需要哪些支持?
作为成都市产业主阵地,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产业培育政策)。此次出台的产业培育政策提出,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重点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对技术领先、市场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新产品新技术,经认定后,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作为成都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新经济产值规模达3300亿元,已培育出30余家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60余家瞪羚企业。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把产业培育提升到“生命线工程”的战略高度,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三年时间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1500家、瞪羚企业150家、独角兽企业10家、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5家,以本土企业培育发展塑造高新名片。
成华区
推出99条“史上最强实体经济扶持政策”
11月2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对100户百强民营企业、3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以及20位优秀创业者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作为百强民营企业之一,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创立于成华区,经过近20年发展,荣列中国教育信息化企业第一方阵。作为在成华区诞生并成长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唐雪飞说,“成华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土壤,提供了让我们安心发展、大力进行创新研发的环境,我们得以不断成长。”
这只是成华区服务企业、助力其发展的缩影。“成华区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加大支持企业发展力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加强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聚集,成华区已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99条、“成华英才计划”政策16条、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若干政策42条、《成华区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14条等政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体系,不仅打造服务型政府,而且为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99条被称为“成华史上最强实体经济扶持政策”。该扶植政策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涵盖了企业引进入驻、快速成长、做精做优、做大做强的全过程,实现第一、二、三产业企业全覆盖,以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此产业新政,不仅对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还将对企业引进者、企业经营者或高管进行奖励。
武侯区
探索创新“333”模式
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11月2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300名民营企业代表在武侯区参加分会场会议,并就学习本次大会精神开展了分组讨论。此前不久,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发布“双百优”榜单,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00户优秀民营企业获表彰,武侯区4家企业、3名企业家上榜。
武侯区民营经济一直保持着领先发展态势。2017年,成都武侯区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税收收入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
这些优异成绩正是源于武侯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打造三大平台、创新三大政策、用活三大资源”的“333”模式,形成了一套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独特“密码”。
据介绍,“三大平台”即在全国建立首个行政审批局和全国首个“一门式”政企服务专业化服务平台,建立14个专业化企业服务队伍,打造西部智谷专业化载体。“三大政策”即产业扶持政策、融资贷款政策、企业兑现政策。同时,武侯区在深化政企沟通协商制度中,进一步加强与川商总会、商协会和上级工商联的紧密联系,通过互动沟通和对接推介,进行精准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川商返乡创业发展,以及更多的各类企业主体到武侯来投资发展。
新津县
出台“十八条”
最高一次性奖励1000万
11月26日,新津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共五个方面,十八条。
“十八条”中提出,对总部注册在新津的民营企业首次被评为世界500强的,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首次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首次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服务业500强和新经济500强的,给予一次性150万元奖励。同时,对承担企业科技专项、重点科研计划、评定各类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等均给予支持,特别是对研发投入补贴设置零门槛,只要企业有研发投入均按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的资金补助。
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照政策条款,新津拟定了各政策执行申报攻略,并同步畅通申报的渠道。“每年3月和10月组织开展两次集中申报,由功能区和镇乡按属地作为申报受理单位,并做好上门提醒服务工作,实现全域覆盖。”据悉,新津还明确了申报各环节时限,确保企业政策申报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兑现。新津是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示范区,孕育了希望集团、新筑股份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下一步,新津将按照“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倾心倾情支持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要求,突出“给机会+优服务”,实施精准施策、民企培育、津商回归、金融支持、创新创造、人才引育等“十大工程”。通过落实“十八条”和实施“十大工程”,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作用。
青羊区
大力促进民企直接融资
支持民企投资三大产业集聚区
“截至2017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0.6%;贡献税收占全口径税收比重达52.69%。”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贡献突出。
据悉,青羊区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参与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和青羊总部经济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在新金融、新文创、新平台、军民融合航空智能制造领域,大力培育新经济企业健康成长。同时,青羊大力促进民企直接融资;强化银政企合作,积极助推“银税互动”,推广“壮大贷”“科创贷”等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
戴志勇说,青羊加强调研走访,健全完善企业问题收集办理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建立台账、挂账销号。持续深化“放管服”“仅跑一次”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创新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谭文记者余星雨)11月15日,新津县中医医院顺利完成了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来自省、市卫计部门的评审专家们分别从管理、...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