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队里父子兵 川西小城“侠客行”

华西都市报 2018-06-18 03:36 大字

龙舟赛上抢鸭子

(资料图片)。

新津龙舟赛。(资料图片)

潘万忠(左)和儿子潘涛。

同去参加龙舟赛,儿子是鼓手,父亲是桨手。

五津龙舟队。

6月17日,父亲节。

对于这一天,50岁的新津人潘万忠和儿子潘涛都没多大感觉。用潘万忠的话说,得潘涛的时候,他自己都还是个懵里懵懂的“娃儿”。

“我们乡坝里头的人都结婚早。”在那个年代,第一次做父亲的潘万忠,从没想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父亲,这么多年来,他和潘涛更像是能玩到一堆的哥俩。

“可不是能玩到一堆嘛。”潘涛骑着电动车停在一边,如今,这“哥俩儿”已经在同一个龙舟队呆了3年。相比外国传来的父亲节,今年6月18日的端午节才是他们重视的大日子。

平时,在五津龙舟队里,父亲潘万忠是队长,儿子潘涛是鼓手,他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一起在回家的路上讨论训练方案和比赛策略。

如是这般,两代人,两种有关端午节的遥远记忆碰撞融合,于是,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家人的潘涛,一点点重新认识了父亲身上的侠气洒脱,而潘万忠也理解了龙舟赛这个古老的民俗,所正在面临和经历的重生和变革。

关于龙舟赛,这对父子,有了共同的经历和回忆。

消失的彩龙船

父亲是回忆儿子是空白

长江以北,水乡新津,南河、西河、羊马河、金马河、杨柳河,岷江的五条支流缓缓流过,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浩浩荡荡直泻眉嘉平原。

——这座川内小城似乎天生为划龙舟准备。

潘万忠是在新津南河边边上长大的娃,7岁那年端午节,他第一次看见彩龙船,记忆中,头尾高翘,彩画龙形的十几艘小船,威风凛凛靠在码头上,周围锣鼓喧天,欢呼雷动,他小心翼翼想要去摸龙头,却被母亲一把抓回,牵在手上。

小小的潘万忠睁大眼睛,他看见在鸣放鞭炮后,那几十只彩龙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去。“那时候就在想,长大后也能去划龙舟就好了。”从那之后,对于潘万忠而言,每年端午节前后新津县城里的龙舟赛,成为他一年中最为期盼的盛事。

成长的历程中,潘万忠爱上了体育,跑步踢球,游泳爬山,一点点将自己锻炼成肌肉结实的小伙子。新津的龙舟赛也越来越精彩,游泳比赛、抢鸭子、水上彩灯、放烟火,小小的县城,在那个时间段里,所有人都在为端午节准备,“就觉得大家都很开心。”

然而,没等潘万忠成为龙舟队员,新津有十多年中断了龙舟比赛。那段时间,潘万忠迎来了新的身份——父亲。

“带着涛涛去南河边散步时,我总会告诉他以前这里龙舟赛的时候有多热闹。”潘万忠记得,潘涛小学时的一天,突然指着课本里龙舟的图片问,那是不是就是爸爸一直挂在嘴上的彩龙船。

似曾相识的龙头,精致多彩的彩画,多年之后,潘万忠似乎重新听到了喧天锣鼓和欢呼鞭炮,那些被琐碎日常的生活所掩埋的记忆,被轻易唤醒,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龙舟桨手。

事实上,对于每个新津人而言,龙舟比赛都不仅仅只是一场体育活动,而是承载着美好记忆的全民狂欢。

1987年全国第三届“屈原杯”龙舟赛在新津举行。有11个省(自治区)的男女26支龙舟队和新津县的28支龙舟队参加竞赛。

1988年端午节期间,新津举办龙舟竞赛活动暨经济贸易大会,活动持续5天,参赛龙舟27队,造型表演龙舟22只,渔舟表演15只,运动员共计1200余人。

1997年端午龙舟赛,共958名运动员参赛。南河两岸的欢呼声雷动,场面热烈壮观。

慢慢长大的潘涛,开始有了自己对于龙舟赛的记忆,尽管他不太明白父亲的执着,但是,同样爱锻炼的他常常会觉得,能去参加一场

龙舟比赛,感觉不赖。

重现的龙舟赛

父亲成桨手儿子是鼓手

念念不忘的回响,终于来到。

近几年,新津各个乡镇(街道)陆续组建龙舟队,五津街道作为县城所在的街道,2015年开始组建队伍。

“我马上去报名了。”时光荏苒,此时的潘万忠已经不再是年轻小伙,家里已经有了个将会叫他爷爷的小家伙,没过多久,刚为人父的潘涛也加入了五津龙舟队。

在五津龙舟队里,有出租车司机、焊工、烧烤摊老板、三轮车师傅、养殖场老板……事实上,相较于本地的其他队伍,这支龙舟队是不折不扣的“中年队”,队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52岁。今年31岁的潘涛,算是队里不多的年轻队员。

除了组队时,请了专业教练来教了一个月,此后的3年,这支龙舟队,都是自己泡在水里一点一点摸索训练。

刚开始,潘涛担心训练强度大,父亲吃不消,可是队伍里的其他队员们,哪怕体能训练后下楼梯脚都在抖,但该练的,依然从未有人缺席。

潘涛是鼓手,控制着整个比赛的节奏,也把握着队员的体力分配,从比赛刚开始的慢一点,到比赛进行中逐渐加快,再到慢慢缓下来,每一次比赛,打鼓加油中的潘涛,都一定会把嗓子喊哑。

潘万忠很为儿子骄傲,另一方面,同住一个小区的父子俩,相约楼下见,再一起去训练,这种感觉,着实奇妙。

“怎么说呢,就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作为队长,潘万忠安排潘涛负责教新队员入门,每次比赛前的训练计划,父子俩也会凑在一起,讨论许久。

在去年新津龙舟赛中,本地组的16支队伍中,冬泳协会组建的龙舟队让五津队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一群搞冬泳的爷们,打霜下雪都在河里泡着,比赛前就放出话要拿冠军。”潘涛当时问过父亲,面对这么强劲的敌人,要不要降低目标。

好的对手能加速成长,商量后,五津队加大训练强度,心无旁骛准备比赛,最终,冬泳队拿到第三名,五津队摘得桂冠。

潘涛越来越喜欢这种劲儿往一处使的团队合作,他将其定义为龙舟精神,“就是龙舟比赛的胜利,体力量要大于个人力量,整个团队需要齐心协力,默契配合,实现整体动作协调、和谐,合力向前。”

潘万忠也发觉儿子身上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没那么毛躁了,更懂得多为其他人想想了。”在他看来,五津龙舟队为儿子打开了一扇了解别人的窗口,在和各行各业的人组建队伍,一起努力中,潘涛看到了别人的生活和故事。

五津队中,养殖户老倪,家里三个养鸡场,酷夏隆冬都要日夜守着,把小鸡仔一点点养大,出个鸡瘟就血本无归。

队伍中最年轻的桨手小黄,平时要守着烧烤摊,烟熏火燎,到了夏天,熬夜通宵是常事。

还有养殖户余双全,保安建宗……每个人肩上,都担着生活,但每个人眼中,都有着热爱和欢喜。

“涛涛变得越来越稳重,也会将心比心去理解其他人。”这样的变化,让潘万忠欣喜,在他看来,先成人再成才,学会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普遍意义上成功的人更重要。

龙舟江湖的侠义

一支龙舟队全都是兄弟

父亲见证着儿子的变化,儿子也更了解父亲。

在新津人心中,龙舟赛有着不一样的意义,2008年,新津端午龙舟会被列入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川西小城,大大小小20多支龙舟队,每年至少一次的龙舟比赛,慢慢汇聚成了一个充满侠义的龙舟江湖。

一支龙舟队,全都是兄弟。这些年,五津龙舟队的队员们,也在见证着彼此生活的变迁。

桨手忠志,曾经白天开出租车,晚上蹬三轮车,一手一脚打拼出一家干洗店,日子越来越红火;种柑橘的老余,几十亩的柑橘地,年年都有好收成;焊工老卢,一把好手艺,每天的收入不算低,但到了该训练的时候,不出工也要准时到。

“大家都是兄弟。”在没有训练的日子里,潘万忠也会组织队员聚餐吃饭,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也都会彼此帮忙参与,“像聚餐,人不到齐,就不许动筷子,这是最基本的。”

潘涛记得,有一次,养殖户老倪鸡舍的房顶被大风吹得七零八落,父亲马上叫上队里的兄弟,上门去帮他盖房子。

“觉得爸爸身上是有侠义之气在的。”潘涛说,社区里80多岁的孤寡老人,在被潘万忠送到敬老院后,他都会提着营养品上门,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8年了,每个月都会去,没有间断过。”

另一边,新津这么多龙舟队,比赛是比赛,平时见到,彼此之间倒还有着一种惺惺相惜,“大家都在南河上练习,碰到了还会相互交流下感受啥的。”潘万忠觉得,这是英雄惜英雄。

如今,今年的新津龙舟赛已进入倒计时,比赛还会和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同期举行,新津各个龙舟队都加大了训练量,每天一大早,南河上就已经传来锣鼓声声,和悠然打着太极做着晨练的市民们,各自专注,分外和谐。

刚从金堂参加中国龙舟邀请赛回来,潘万忠就立马带着五津龙舟队投入到紧锣密鼓的训练中。对比以前划200米、500米、800米,这次去金堂,他们第一次划了3000米。

“硬是没想到,我们能把它划下来。这说明我们平时的体能锻炼没拉下。”潘万忠心里有了底,训练更有劲儿,拉着潘涛就开始讨论训练计划,五岁的孙子在一边脆生生问道,“爷爷,爷爷,划龙舟到底多好玩呀。”

潘涛心里很清楚,家里热爱龙舟比赛的父子身影旁,正在多一个小小的身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老树新枝结出“金果果” 农旅融合唱响“致富经”

初夏,驱车行驶在新津县永商镇九莲村起伏的公路上,坡上的橘树,低洼的荷塘,到处是欣欣向荣的绿色。加上错落分布的民居,山梁上观...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