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的是成都水治理的成效

成都日报 2018-06-15 03:09 大字

新津五河汇聚,龙舟竞渡这一民俗从唐朝流传至今。作为岁岁长青的传统节目,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它依傍着宽阔的南河生生不息,成为新津人对节日的记忆。近年来,随着民俗传承的历久弥新,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龙舟运动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龙舟运动中。在众多参与者中,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队长,儿子是鼓手,他们同属五津龙舟队。去年,五津队在端午节新津龙舟赛本地组16支队伍中获得第一名,正是父子二人与全队队员通力合作的结果。昨日,记者在新津县五津街道纯阳花园三期,见到了这父子俩。

加入龙舟队是因为热爱 水质更好 划龙舟也更起劲

“刚从金堂参加中国龙舟邀请赛回来,跟全国那些实力强劲的专业队同场竞技,第一次划3000米。”50岁的父亲潘万忠黑黑瘦瘦,穿件荧光色的薄运动衣,运动短裤,一副精干的样子。“虽然说跟专业队相比我们差得远,但还是划出了我们的好成绩。”

“别的队都是小伙子,就我们队年龄最大。”儿子潘涛在旁边补充。五津队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队”,队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52岁。潘涛今年31岁,是队里不多的“年轻队员”。

近几年,新津各个乡镇(街道)陆续组建龙舟队,五津街道作为县城所在的街道,四年前开始组建队伍,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街办专门给龙舟队买了一条龙舟作为平时的训练船。

潘万忠本人是文武社区4组的小组长、楼栋长,是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监事会会长,他还是个有14年党龄的党员,“有什么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我都要参加。”潘涛开了个童装店,又在经营茶坊。“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你父亲拉你进龙舟队,还是你自己主动加入的?”记者问。“我自己。听说我爸在组建龙舟队,我就主动参加了。”潘涛说。“有啥比赛、训练,队员们一喊就到。”潘万忠说,队员们全是凭着对龙舟运动的热爱走到一起。大家一听说有活动,二话不说,就都放下手里的活路聚到一起。

“一看到南河的碧波荡漾,我们就心旷神怡。”潘万忠告诉记者,新津河多,队员们小时候大都是在河沟边玩耍长大的,对河水有亲近感,一喊要训练要比赛大家都跑得快。“这两年在南河里划龙舟,一个很大的感受是,南河的水更干净了,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时不时在龙舟旁飘过,我们划龙舟也更起劲。”

团结协作战胜劲敌

得到冠军 凭的是集体精神

“组队时我们请了专业教练来教了一个月,教练说我划得好,后来新加入的队员就都是我在教。我最开始是划首浆的,教练说比起做一个桨手,鼓手更重要,就让我来打鼓。”潘涛说。

去年参加新津龙舟赛本地组比赛的16支队伍中,除开10支乡镇(街道)队外,还有6支队伍来自机关事业团体、协会。“有一支冬泳协会组建的龙舟队,是我们的劲敌。这些搞冬泳的,一年四季都泡在水里,打霜下雪都下河,实力强劲。去年比赛前,冬泳队扬言要拿第一,结果……”潘涛说着,带点小小的得意,“不是说单凭体能好、水性熟就能拿冠军。”

去年的比赛中,冬泳队最终拿到第三名,不被看好的“中年队”五津队却得了第一。潘涛说,龙舟运动是一门讲究配合的团队运动,“教练最开始就告诉过我们,龙舟比赛的胜利,是整个集体齐心协力,默契配合,以达到整体动作协调、和谐,合力向前的结果。它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的精神,讲求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吧。”讲起龙舟精神,这位年轻小伙子颇有心得。

传统的龙舟比赛,一条船上有一个鼓手、一个舵手、20个桨手。“这么多人划桨,一个人节奏错了,就会影响整条船。鼓手可以说是整条船的灵魂。”潘万忠看着自己的儿子,自豪写在脸上,“他的鼓打得好,能控制整个比赛的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大家都听他的。”

今年和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同期举行的新津龙舟赛已进入倒计时,老潘父子和队员们都加大了运动量,为即将到来的正式训练热身。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他们还在草坪上跑步,做拉伸。“以前都是划200、500、800米,这次去金堂第一次划3000米,硬是没想到,我们能把它划下来。这说明队员们平时的体能锻炼都没拉下过。潘万忠说。“别小看我们这支‘中年队\’。我们队年龄最大的余双全52岁,个子高、体力好,是种柑橘的,去年龙舟赛在河里抢鸭子,他一个人抢了6只。一只手提了5只,胳肢窝还夹了一只。”老潘双手比画着,笑着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新闻推荐

四川铺起全球第二条超铁试验线

世界超一流内嵌式中低速磁浮全套核心技术落户新津●它是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超铁试验线,且为该技术在全球的正式首发●该...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