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努力学习 回报工会关爱—— 下岗职工子女文一圆了大学梦

四川工人日报 2017-08-19 11:48 大字

高考成绩629分,拿到沉甸甸的四川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新津中学学生文一来说,3年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满意结果。而更让她高兴的是,半个月后,她被列为省总工会金秋助学资助对象,“这下爸爸妈妈也能放心了。”

文一的父亲文根全已经61岁,是新津县粮食局下岗职工,目前已退休。患有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他,必须长年吃药控制病情。51岁的母亲王丽严重近视,就业困难,没有收入来源,文根全的3000余元退休工资就是支撑一家人生计的全部。

“父母生我的时候,岁数就比较大了,他们比其他父母付出的更多。”文一说,自己在新津中学念高中时没有住校,由于离家较远,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简陋的单间,照顾她的同时,还要照顾留在家里的父亲,每天来回奔波,十分辛苦。文一的家在小区一楼,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劳累,就在院子里种种菜,以节省菜钱。

高考成绩出来填志愿时,考虑到可以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文一选择了四川大学。而川大一年的学费加住宿等杂费,大概需要7000余元,王丽有些替女儿发愁。7月下旬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丽从朋友处了解到工会“金秋助学”项目,满怀希望的她立即找到新津县总工会咨询。

“因为文根全已经退休,不符合建档困难职工条件。但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我们还是为他建立了临时档案。”新津县总工会工作人员杨梅表示,8月底,工会将把“金秋助学”资金发到文一手上。

感激藏在心底,流淌在字里行间。“我,一个小小的受助学生,愿以微薄之力竭尽所能来成长,为成都的未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成都工会组织的“一封家书”征文中,文一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整个7月,文一都在忙碌中度过,“做了一个月家教,是为一名高中生和一个小学生补课,挣了大概4000元,一个学期生活费足够了。”进入8月,刚闲下来几天,文一又参加了不少同学的“升学宴”。在此之前,尽管经济条件有限,王丽还是招呼亲朋好友,为女儿办了两桌简单的“升学宴”。

这个暑假,文一新加入了几个QQ群,其中一个就是工会“金秋助学”群。每天她都会关注群里的信息,“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看到里面有不少和我一样受到资助的小伙伴,心里就觉得暖暖的。”

文一说,之前从不了解工会,现在通过“金秋助学”,切实感受到了工会是职工的“靠山”,“好好学习,是我回报关爱的最好承诺。”本报记者 王旭 文/图

新闻推荐

太古(中国)有限公司主席朱国梁: 期待“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四川新商机

朱国梁一边是红墙、黑瓦下现代与古典元素交织的独栋建筑,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是前卫的当下;另一边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大慈寺,它们就这样和谐相融。这是大多数人在成都远...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