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3 个月就在全国残运会摘铜
四川有支特殊滑雪队
3月2日,“蝶韵”滑雪社团队员在训练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维 摄
扫码看视频,看孩子们如何训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3月2日,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金针菇”滑道的顶端,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蝶韵”滑雪社团的15个孩子有序地排成两排,在主教练曹建大幅度的动作示意下,依次快速滑下,绕过限宽障碍,连续滑出“之”字形到达底部,再回到起点……他们正在进行的是高山速降项目训练。
“蝶韵”起飞 训练付出更多
“11.116秒。”15岁的队员胡海涛回到滑道顶端,曹建在训练记录本上写下他的成绩。“注意重心还要低一点。”训练间隙,曹建在一块白板上写下这行字,拿给胡海涛看。15岁的瘦高少年点点头,又冲下了滑道。
“蝶韵”滑雪社团的滑雪队员与其他人不同——他们来自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包括9名听障学生、6名培智学生。
因为队员的特殊性,曹建在教学时借助在白板上写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要教一个动作,我就反复做这个动作,直到他们理解为止。”为了方便沟通,曹建下载了两个手语APP,还会抽空向手语老师学习。
与听障队员相比,培智学生的训练难度更大。听障队员一次交流可以说清楚的,培智队员可能需要至少反复说10次;听障队员一个动作两三天能够学会,培智队员则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一点点摸索中,滑雪队逐渐形成自己的训练模式。曹建告诉记者,滑雪队按照专业化运动队运行标准形成“日常训练常态化+集中训练规范化”的训练机制,保证每名队员每周不少于3天的日常训练,每年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训练,训练时间都在平时放学后,以及周末、节假日或者寒暑假。
心有梦想 要成为专业运动员
“他有天赋,滑得很棒,梦想是未来能参加冬残奥会。”说起自己的高徒,曹建很是骄傲。他告诉记者,胡海涛是区特校的听力障碍学生,2018年开始学习滑雪,至今已经奖牌拿到手软了。
2018年,当12岁的胡海涛第一次接触到滑雪时,就展露出惊人的天赋,“往下冲的时候好像在飞一样,所有的不开心都没有了。”胡海涛在手机上打字告诉记者。曹建也记得胡海涛的“首秀”,“普通人都比较恐惧快速滑落的加速度,但他不怕。”
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是,这支滑雪队在成立后的3个月就出了成绩。
2019年1月,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迷你滑雪比赛,四川选出的4名参赛运动员均来自这支听障滑雪队,胡海涛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其实心里都没底。”曹建告诉记者,原本想着有人冲进决赛就不错了,结果有3名运动员进入决赛,胡海涛更是斩获男子听力组100米决赛铜牌,实现四川省残疾人参加全国冰雪运动奖牌零的突破。
纪录还在不停刷新。2021年,胡海涛再一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获得两枚银牌。
观看了冬奥会上与自己年龄相近的谷爱凌、苏翊鸣的比赛后,胡海涛下了决心:成为一名专业滑雪运动员。
享受冰雪运动 让他们更坚强
“脚并拢,专心一点。”训练间隙,队员陈怡歆的妈妈给儿子递上汗巾和水壶,还不忘叮嘱两句。18岁的陈怡歆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才加入滑雪队中,现在已经能顺利地穿过障碍完成高山大回转项目。
在陈妈妈看来,学习滑雪,让儿子更加融入社会,也增强了战胜挫折的勇气,“他现在还会主动去帮助其他摔倒的滑雪队员,真的长大了。”
陈妈妈的感受,新都区残联工作人员郑晓玲非常赞同。在她看来,比拿奖牌更重要的,是滑雪训练帮助这群孩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融入社会的勇气。陪同滑雪队到哈尔滨参赛之际,郑晓玲看到了孩子们的闪光点和优势,“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在享受比赛,也有了更强大的心脏。”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这支特殊的滑雪队伍又壮大了。2022年,新都区残联与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在培智学生中推广滑雪运动,选取了6名培智学生加入“蝶韵”滑雪社团。
在四川,越来越多残疾人正享受冰雪运动。2019年,四川首次举办残疾人雪上运动体验活动,截至目前,滑雪、旱地冰壶等项目在残疾人群体中备受追捧。省残联宣文处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四川在10个市开展了第一批“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2022年,项目将在全省133个特校全面铺开,其中旱地冰壶项目是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 。
人物名片
“蝶韵”滑雪社团
这是由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组成的滑雪队,也是四川省首支听障滑雪队。从2018年到2021年,新都区残联先后选拔了9名听力障碍学生和6名培智学生,组建“蝶韵”滑雪社团,在旱雪四季滑雪场开展训练,并在近两年的全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清流镇打造“艾芜耕读家园”,开展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图为艾芜纪念馆这几天的倒春寒,让正在出菜头的小白菜打上了一层霜。...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