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四川农村日报 2022-01-24 06:32 大字

(上接01版)

父子俩采纳了建议,并对改造出来的连片地进行了计划——2700亩种小麦,1500亩种油菜,剩下一部分水田等开春种水稻。“我们原来一直认为丘陵地区田块小、坡度大、太零散,不适合农机作业,但由于有项目支撑,让我们看到了丘区规模种粮的前景。”易良贵说。

据了解,资中县是“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省级样板区,先期规划涉及银山镇、公民镇等6个镇,实施面积3.5万余亩。黄辉跃高兴地说,“由于有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推动,加大了对撂荒地的改造,资中县曾经弃种小麦的地方,小麦种植面积正出现可喜的恢复性增长。”腾退低效果木地 向种粮要效益调查点位: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军屯镇调查时间:1月15日

1月15日,在新都区新都街道,有一片小麦的“个头”明显比旁边地里的小麦矮小。宏亮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怀宏介绍,他今年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其中有200亩种上了小麦。“这些田块一部分是撂荒地、一部分是低效果木地,从去年8月开始改造、整理,赶到12月底种上小麦。”

黎怀宏之所以选择种粮,因为看到国家在倡导粮食生产,他也受到鼓舞。

与新都街道相距不远的军屯镇深水社区,业主黄培基首次试种的800亩小麦,绿油油的,长势喜人。难以想象,在大半年前,这一大片地还是低效的果木地。

“近年来,苗木市场不景气,业主每年投入的多,产生的效益少。”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范钦程说,正好成都市2020年探索开展都江堰精华灌区恢复水稻种植补偿试点,出台了政策,鼓励生产经营主体腾退果木改种水稻,对田块进行平整、恢复配套渠系、培肥地力,每亩一次性给予项目补助3000元。对规模种植粮食50亩以上的业主,也有补贴政策。

受利好政策的激励,建筑业老板黄培基于去年成功“接盘”,对800亩低效果木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并拜当地一个种粮大户为师,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优质稻。“去年以来,新都区腾退的1944.6亩低效果木地,改种植水稻、小麦。2022年小春生产,新都区粮食规模种植户种植的小麦达到了6.6万亩,比2021年小春增加了1.6万亩,增幅达32%。”范钦程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今年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小麦播期偏晚,但在这些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却出现了恢复增长态势。在各级利好政策的激励之下,当地的种粮大户们看到了种粮的效益,有的开垦撂荒地,有的改造低效果木地,让“良田”变为了“粮田”。而这,也是今年全省小麦生产的一个缩影。

“目前四川省一二类麦田比例达到80%以上,并有一定比例的三类弱苗,后期需要加强分类管理,才能为全省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在1月17日举行的2022年西南冬麦区麦田管理现场会上,汤永禄特别提醒道。

新闻推荐

推动法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在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将法官从繁琐的审判辅助事务中解放出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