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残疾孩子美好的明天 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百姓心坎上
这是一所典型精致而又特别的学校,学生们都是脑瘫、自闭、唐氏、多动、精神障碍等中重度智力障碍孩子。
这也是一所师资力量堪称豪华的名校:29名在职教师中,60%以上毕业于北师大、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7名具有硕士学位,还有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建有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成华区“名师工作室”……
这还是一所师生比极高的学校:29名在职教师陪伴着89名学生,相当于一个教师只带了3名学生。
这更是一所全域开放的学校:老师们不仅面向在校需要教育康复的89名中重度智障学生,也要为不适合到校接受教育的极重度特殊孩子提供送教上门的服务,还要为全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少年提供支持服务。
这就是——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简称“成华特校”)!同时,这也是四川师范大学唯一合作共建的一所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大爱无疆
让特殊儿童生活有尊严
在成华特校门外,远远看着有序排队走出校门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几乎感觉不到他们是如此与众不同。
这里的校园空间设计处处彰显“以特殊儿童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贯穿着“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思想,各种生活元素让孩子们随时随地触摸感知。
近年来,成华特校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尊严地生活”为办学使命,确立了“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的核心教育理念,立足孩子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培智课程改革,推行个别化教育,实施一生一方案,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培智学校改革创新的内涵发展之路,建构了“基于融合的智障儿童适应性教育之338特教课程模型”,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跨越发展。
成华特校校长刘小龙说,这些特殊孩子残障程度较重,老师们既要耐心地照顾他们,教他们吃饭、穿衣、上厕所……更要以过硬的专业和能力教育康复发展每一个孩子,帮助这些“小蜗牛”缓慢而执着地前行。
多年的教育实践,特殊孩子在品德习惯、认知发展、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运动康复、社区参与、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有些孩子可独立上放学,22人次获省、市、区美德少年、优秀学生称号,获国家、省、市、区级艺术比赛一等奖14个,在世界、全国、省、市特奥运动会获19金13银15铜。课改成果先后在中国教科院、北师大、西南大学等全国各地交流分享近60次,吸引了数十批特教同行考察,学校因此也成为教育部校本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学校”、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基地”“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
关照终身
让特殊教育彰显城市温度
2013年,成华特校便以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生活能力品质、适应未来变化、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以课程系统和支持系统构建为策略,帮助智障学生实现由学校的学习能力培养向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培养转换,开展了《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研究》。历时八年,最终建构形成了安置导向、职特融合为特色的中重度智障学生毕业安置方式体系、转衔目标体系、转衔课程体系、转衔教学实施体系、环境支持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六位一体的易操作、可评估、有保障的新型化培智教育教学实践体系。
近年来,毕业学生中社区安置7名、就业安置15名、教育安置2名,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同时,学校也迎来发展高光时刻,2018年底,教改成果《安置导向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系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获奖的特教学校,被写入成都市2018年教育年报,今年还将由四川科技出版社编辑出书。
成华特校还紧紧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与成渝地区高校和特校牵手互动,希望将特殊教育实践经验与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2019年底,成华区、新都区、大邑县、金堂县四所特殊教育学校(后特邀简阳特校加入)签约结成“成都市第一教育联盟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升特教办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
全域融合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多年前成华区教育局就在成华特校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统筹全区残疾孩子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和融合教育学术委员会,开展专业评估鉴定,形成轻度普校随班就读、中重度特校入学和极重度送教上门三种不同的安置方式,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得到适合教育支持和服务。
兼任区域特教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刘小龙介绍,近年来,成华区建立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紧紧围绕“进得来、坐得住、学得好”的目标推进融合教育,大力推进学校向中心职能转化,拓展延展出发展规划、评估安置、师资培训、巡回指导、教育咨询、特教研究、送教上门、教育宣导、督导评价等服务职能。今年秋季,成华区教育局创新实施“融合教育工作坊”项目,推进随班就读,从省教科院、川师大等特聘5名特教专家,各自领衔建设一个“融合教育工作坊”,从融合文化、个别化教育制定、融合课程建设、教学调整、活动设计、情绪行为干预、种子教师培养等方面持续推动区域融合教育纵深发展,系统疏解融合教育的问题,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据悉,成华区还实施“特校+高校+医院”的送教(康)上门模式,组建了由川师大资深教授刘胜林博士领衔的送教上门专业服务团队,引入八一康复中心、华西医院等康复力量,为全区21名极重度残疾孩子开展“床边教育”,将关爱与专业送到孩子们的身边,送到家长的心坎上。
据了解,成华区还因此获评成都市首批特殊教育示范性资源中心、成都市送教上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成都市政府二期特教提升专项督导评估中位列全市前列。
在成都市深入推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进程中,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需要一大批勇于担当、敢想敢干的教育工作者在成都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和改革创新,增进残疾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福祉。无疑,成华特校(中心)的教师群体在特教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成华特教人为了残疾孩子的美好明天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本报记者 周波 谢函颖
新闻推荐
新都劳人仲委告字(2021)116号新都区曾五爷火锅店:本委受理的张从芳、庄昌林、杨红霞、兰向琼、卓永芳、曾宪星、陈...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