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打造“微阵地” 让便民服务“零距离”
以创新“新理念、馨服务、心沟通、星体验、兴新都”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服务理念,新都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便民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大力推动便民服务站点向基层延伸。今年来,通过创新打造小区“微阵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党建+服务”
让服务有温度
围绕居民需求多样、服务多元目标,深入开展民意调查,找准服务群众的最佳载体和切入点,新都区广泛在大型商住小区、集中安置片区等7个小区叠加政务服务功能,将涉及居民日常办理的6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5个便民公众号,以二维码、公共服务APP形式在小区公共服务区域显眼处公示,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形成党建引领、物业主体、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3+X”便民服务体系,把对居民群众的服务向院落、楼栋延伸,让小区“微服务”接地气、近民意。
新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件事一次办好”为目标,积极从“坐堂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建立由社区(小区)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物业服务为群体的专职代办服务队伍,设立帮办代办专窗,落实帮代办制度,针对特殊群体、老弱病残孕等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保姆式”“全链条式”超前代办服务,让便民服务有热度、群众感知有温度。
“治”+“智”
让服务更便捷
以“微阵地”聚人气,新都区大力推行“党建+代办”,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采用社治理念,实施亲民化改造,配齐小区书吧、居民议事区、儿童娱乐、手机充电、工具借用、租房信息发布、社区活动咨询等功能,为小区居民打造“温暖客厅”驿站。
按照“前台做小、后台做大,线上做强、线下做优”的目标,探索“线上平台+线下窗口+智能终端”的多位服务模式,
新都区行政审批局在服务大厅嵌入式引进AI自助设备,将民生领域400余项高频事项纳入AI自助办理,实现人机对话和不见面审批,形成可参与、场景化体验效果。线下通过党建引领、街道引导、物业主体、部门协同、社区志愿者多元参与的“微中心+全服务”模式,在小区便民服务站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审批、亲子、康养、文化、运动等家门口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提高群众参与度。
创新服务品牌,打造居民“找得到、叫得应、起作用”平台,试点在新都街道汉嘉国际、北欧印象等两个小区设立“样板点”,建立小区便民服务公示栏,公布服务热线、诉求热线、监督电话,方便居民求助办事;采取“互联网+”模式,积极为居民提供优生优育、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社保医保就业等各项业务政策解读和办事指南,提供“8小时+”便利服务,并利用小区意见箱、微信群等建立起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居民多方沟通渠道,实现问题征询、意见建议和上门服务“一条龙”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服务。
探索特定业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产业功能区延伸,将集成工商注册、报规报建、城市建设管理、政策服务、人才服务等50余项“一站式”服务的“窗口”下沉至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企业群众提供“管家式”帮办代办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
“邻里”+“零距离”
便民服务室变身“社区会客厅”
新都区军屯镇金牛村便民服务室以37°家园为主题,打造最温暖的幸福家园,充分让居民感受到“家”的味道。重点聚焦“人性化场所、亲情化服务、全方位治理”,金牛村以“去柜台、规标识、优空间、下制度、严宣传”,结合空间美学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以硬件改造进一步强化社区干部与居民互动融合。
全面优化便民服务功能,使居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这里二楼设置了会议室、图书室、私密谈话室、档案室,党群中心旁设置日间照料中心。在会客厅门口设置翻页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待办清单、代办制度等,让居民清晰掌握办事要求。“三务”公开栏全面落实信息公开,把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之于众,对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化解基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客厅”发挥“大作用”。37°家园会客厅在金牛村的启用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打造多元治理格局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共商善治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会客厅“助推器”和“蓄水池”两大作用。
新闻推荐
枣山园区聚焦物流商贸主业,着力打造“川东北生活型物流基地” “进城入圈”加速跑
□本报记者刘甜甜10月21日,在位于枣山园区枣山大道西段的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广安中心),市民罗春梅正在选购中...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