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聚焦数字空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川方案”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9月7日,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一组数据极为亮眼。
在四川,“十三五”前四年,在全省GDP年均增长7.8%、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2%的情况下,人均碳排放为3.2吨,是全国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十四五”开局,四川定下“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目标,明确要“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聚焦激活新要素、推进新治理、营造新生态,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西部领跑、全国领先的数字驱动发展高地。”
若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能源大省,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数字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是实现碳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这意味着,在“数字化”“低碳化”浪潮下,如何加快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探索出数字空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川方案,将成为天府四川在“双碳”目标下的“破局”之路。
这趟跋涉中,也正酝酿出前所未有的新机。
这里将汇聚数字经济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将肩负起创构理想城市形态的时代使命,还将承载起每一个个体对于生活和工作、现实和理想的更多想象……
毫无疑问,“双碳”目标下的四川故事,正入佳境。
格局
“十三五”期间
四川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基本扭转
从初春到立秋,四川很“忙”。
四月初,省会成都,首个冠以“数字”之名的产业功能区正式官宣——位于新津区的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其定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要功能是“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
到了初夏,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区、市)政府的重要会议,聚焦“两高”项目分类处置。随后,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对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红色预警的3个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随后,传统产业主动谋变。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发出全省首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呼吁钒钛钢铁低碳转型。7月27日,四川冶控集团揭牌成立,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短流程绿色炼钢集团。
来到9月,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蓉召开,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动员聚集各行业各政府部门,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备受关注。
数月之间,针对“双碳”的目标,四川就涉及到了数字产业集聚、严控“两高”项目发展、助推清洁能源转型等多个领域,再细化下去,新场景新业态、新生态等题中之义更是贯穿于每个日常中。
也正因为这样的快节奏,眼下,四川的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已基本扭转,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天府四川,新的格局,正在崛起。
破局
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
区域间减碳压力差异明显
何为数字碳中和?“我理解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讲到,题中之义,除了包含让数字产业低碳化、绿色化之外,还有让数字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的思考。
王金南坦言,国家要实现“双碳”目标,势必将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到各地,各地方政府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各地因能源结构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节能减排任务必然不同,完成时间也将有所不同。
事实上,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这样的困局在四川同样存在。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看来,四川下一阶段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和能力薄弱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挑战十分巨大;碳达峰、碳中和纵深推进的发展基础和政策行动差距较大。
对此,四川正通过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战略布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达峰时间有先后,区域上,成都、广元等已经作出承诺的地区要锚定目标推进达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快达峰,多数城市应于2029年及之前达峰;行业上,特别是煤电、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高碳产业要率先达峰,建筑、交通要通过提升能效、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低碳化。达峰水平有高低,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要树立全国和全省一盘棋理念,增强大局、全局意识,设立总量刚性目标,实施差异化增量控制。
而这样的探索,其实已有成果。在成都,以数字经济推动低碳增长、以数字治理助力低碳生活、以数字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以数字基建支撑低碳转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人均碳排放位居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解局
着力提升数字碳中和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多路径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论坛上,有专家举例道,浙江、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可在探索新能源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四川、福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整体上看,“十四五”期间,四川将以碳中和愿景为引领,围绕2030年前达峰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四川战略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特点、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的低碳转型路径。
对此,论坛上,相关领导透露,下一步,四川将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运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升,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着力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普及智能化监测和诊断技术,强化能源使用的精准调控,优化能源生产运输交易和消费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着力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新场景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例如,科技战线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四川大学联合东方电气集团等单位组建全国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三大研发方向。西南石油大学挂牌碳中和研究院,设立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零碳能源系统、储能技术、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绿色转化4个研究中心。
绿色金融创新迈向2.0时代。人行成都分行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加大对碳减排企业的融资支持。中航成都碳中和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全国首单区县级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在成都新都区发行。
此外,四川也是林草碳汇的“沃土”。《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林草碳汇项目规模达3000万亩。支持凉山州乡村振兴、宣汉森林经营、天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龙泉山城市森林、若尔盖湿地等林草碳汇项目示范,还将探索林农碳汇+互联网“微碳汇”模式,开发乡村林草碳汇产品。
“‘绿色化’未来将成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副总经理、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会长谢毅钊一语道出诸多心声。毫无疑问,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化”正成为越来越多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缪梦羽)昨日,以“颂百年风华,绘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成都市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在新都区香橙国际艺术港拉开...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