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奇才 蟾宫折桂 状元杨慎的求学之路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杨慎在少年之时,就能赋诗作文。提笔写诗作文,往往一挥而就。所作诗文,格高辞俊,有不少佳句传诵后世。
杨升庵虽然生在宰相之家,但不像那些豪门子弟,娇生惯养,不学无术。他天资聪颖,喜爱读书。五、六岁时,母亲便教他念诗。没多久,便把历代许多古人的诗歌背得滚瓜烂熟。到了少年时代,他便提笔写诗,一挥而就,挣得了“相府小诗人”的雅号。
一天晚上,升庵在书房攻读,直至灯油将枯。实在疲倦,想掌灯去睡,却见客厅明灯高悬,传来“叭叭叭”的棋子声和助威声。顿时,他睡意全无,遂走入厅堂,观看父亲和“棋状元”等几位棋友下棋。棋逢对手,胜负难分。不长时间,“棋状元”便处于下风。又过了不久,眼看“棋状元”输定了,他一眼看见杨升庵在场,便急中生智,按住棋子对杨廷和说:“杨公莫忙,都说令郎年少奇才,诗名远播,何不让他以棋为题,作诗一首,以助雅兴?”围观的人同声附和。在父辈面前,升庵只得从命。他凝思片刻,口诵一首无言律诗:“兵卒冲千里,将军坐九宫。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士相围城固,江河天堑雄。笔谈番几局,月白映灯红。”这时,大家只顾赞赏升庵这首诗,再无心观棋。“棋状元”心中窃喜:“幸有这位小诗人解围,否则,我这个“棋状元”的脸面还不知朝哪放呢!”
过了几日,叔父杨廷宣拿着一轴画卷回到家里,连说:“好画!好画!”升庵随着父亲围了过去,叔父将唐代画家王维的这幅山水画徐徐展开,道:“王摩诘真是丹青妙手,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高远,世人难学啊!”升庵听得津津有味,竟忘记了父辈的尊严,插嘴道:“要说画人物,王摩诘不如吴道子!”父亲瞪他一眼,但听出他有一定见解,心里暗喜。叔父借机便出题问升庵:“一处好景,人说如图画一般;一幅好画,人说像真景一样。这两种说法你看哪一种正确?”升庵想了想,便用唐代元稹的咏画诗来作答。叔父听后摇头说:“这首诗不见得好,你另作一首来看看。”升庵看着父辈期待的目光,随即念道:“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形影相赠晋诗人。”父亲听了点头微笑,叔父听了更称赞道:“就这四句,已大超前人了啊!”
后来,升庵随父亲到了京城,将所写的诗篇带去请教诗坛泰斗李东阳。李东阳见他年少奇才,遂收为门生,传授作诗的诀窍。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下,这位新都的小诗人后来成长为名震全国的大诗人。
十一岁,祖父杨春让升庵拟作李华《吊古战场文》,学写散文。升庵细读精思后,一挥而就,佳句迭出,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台之骨”数语。六叔廷仪见后大为赞赏。又让升庵模仿贾谊的《过秦论》,练习写作。其文辞瑰丽雄奇,浑然有势。祖父杨春惊喜地赞叹说:“真是吾家贾谊也。”
次年初春,时值十五灯节,升庵与二弟杨恒、三弟杨忱赏梅世耕庄,悬挂灯于梅枝上。升庵触景生情,赋诗一首:“疏梅悬高灯,照此花下酌。只疑梅枝燃,不觉灯花落。”名列明“前七子”的王廷相尝见诗大加赞赏:“此奇事奇句,古之未有也。”
升庵父亲杨廷和与京师一些同僚聚会,常常带他在身边。升庵在这些士大夫周围,不仅深受儒雅之气的濡染,而且他的才气,甚至还让这些附庸风雅的士大夫叹为惊奇。一天,弘治帝在御花园中宴请朝中大臣,升庵随父亲前往。席间,举杯推盏,气氛热烈,连取暖的火盆,似乎也激情昂扬,黑色的木炭托映着红红的火苗,弘治帝触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上联,看你们谁能对上?这上联是:“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目视众大臣,等着他们的反应。自以为博学多才的众大臣都被问住了,一个个紧锁眉头,不得下文。就在大家焦灼的时候,一个稚气的声音响了起来:“我来对!”升庵从人群中钻了出来,站到了皇帝的面前,只见他立住脚,目视前方,从容对答:“谷黄米白饭如霜!”一语既出,四座皆惊,连皇帝也对他赞不绝口。
在封建时代,虽然升庵喜爱诗文写作,但对升庵他们这样的儒宦世家来说,科举是不能忽视的正途。为了这个目标,升庵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举业的准备上。杨廷和按照其父杨春时的要求,特意为升庵和他的弟弟杨惇聘请了著名的八股高手、福建进士魏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举业训练。到正德六年(1511),升庵终于殿试夺魁,状元及第,获得了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
正德二年(1507),升庵二十岁。按科举考试规定,升庵与弟杨惇回四川原籍参加考试,循例入县学,师从新都训导王颖斌。八月,升庵与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督学刘丙惊奇升庵的才学,夸奖他说:“吾不能如欧阳公,乃得子如苏轼。”意思是说,“我没有欧阳修那样的学识,却得到了你这个像苏轼那样有学问的才子。”九月发榜时,升庵被取为《易经》第一名。次年三月,升庵在京城贡院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鳌、梁储看了他的试卷,已将升庵试卷列为首选。在准备殿试材料时,照明的蜡烛不慎将升庵的试卷弄污损了,而污损的试卷是不能上呈预览的,升庵意外落榜。对此,升庵曾写下了“空吟故国三千里,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但他意外落榜之后并没有灰心,又在京师入国子监去刻苦攻读,等待下一次会试。
正德六年(1511)三月,又一次会试如期而至,升庵再次走进了考场。这次会试,升庵位居第二。接着升庵参加了由正德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策题为《创业以武,守成以文》。升庵制策之文,援史融经,敷陈弘剀,洋洋洒洒。读卷官李东阳、刘忠、杨一清读罢这篇策问,相与称赞道:“海涵地负,大放厥词。”认为文章博大精深,辞藻铺陈华丽,行文豪放不羁,此人抱负非凡,共庆朝廷选到这样一名难得的人才。正德帝十分高兴地把升庵置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
新闻推荐
汪先生给医护人员送来锦旗新都区人民医院为73岁老人成功切除巨大肾脏肿瘤邝琰家庭与生活报记者陈健“真感谢汤主...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