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大学城 求学好地方

宜宾晚报 2020-09-29 11:27 大字

三江,汇千年文脉。双城,聚八方英才。宜山宜水,宜人宜居,宜学宜研,高校林立。

九月,秋高气爽,宜宾大学城大学陆续开学,迎来了怀揣理想与梦想的莘莘学子。他们身背求学的行囊,从五湖四海来到长江首城宜宾,接受文明的积淀,探索科学的奥秘,实现理想的技能,掌握现代的技术。

梦想在这里启航

走进位于临港开发区的宜宾大学城,这里环境优美,一座座崭新的校园映入眼帘。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以下简称“川外成都学院宜宾校区”),其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整个校园呈现出时尚、开放、融合的风貌,今年秋季陆续迎来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020级新生和2018级英语、商务英语专业专升本的学生,预计9月底,到校学生近2000名。

川外成都学院宜宾校区首批学生中,来自成都新都区的姚雨辰同学第一次来到宜宾,对这座飘满酒香的山水城市充满了新奇,走进崭新的学校,看到高大整齐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喜不自禁。走进宿舍,一看崭新的空调设备,还有独立的学习书桌时,她对座城市和崭新的校园充满期待。“学校真是太美了,超出我的想象……”姚雨辰说,这座城市交通便捷,校园内外都十分漂亮。

据悉,川外成都学院宜宾校区建设有功能齐备、设施现代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国际会议中心礼堂、多功能演艺大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设计学生规模12000人。川外成都学院宜宾校区秉承学校外语特色,结合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初期将开设外语及其相关专业,此后根据办学发展并结合宜宾市产业发展需求,逐步新设工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专业。2020年9月开设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商务日语、汉语言文学、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汉语等本专科专业。

“这里是我求学、成长的新起点,我将努力学习,发奋钻研,掌握过硬的技能和本领,我希望在宜宾新校区开启我人生的新梦想!”这是姚雨辰同学的美好愿望,也是宜宾大学城许许多多学子的心声。

“宜宾有山有水,是个特别好的城市,我们来到宜宾新校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节奏,生活、学习都非常方便。当地人对待我们很热情,周边有白沙湖、水街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学习非常开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来自尼泊尔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的留学生赛俊杰曾经这样评价宜宾以及校园。

“让高校师生来得安心、过得舒心,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宜宾市双城建设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为来宜师生和各类人才扎根宜宾、人尽其才提供方便,营造来了就是宜宾人的氛围。比如为了方便留学生的出入境管理,将公安出入境服务站点直接设在了留学生宿舍楼下,实现服务“零距离”;再比如新生开学季,市、区20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为各高校开学迎新提供保障,将服务送到“家门口”。同时,宜宾大学城和科创城在总体规划上充分考虑了综合配套,在“双城”周边建设省级机关幼儿园分园等品牌学校,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院,以及文化公园、商业综合体、跨境保税商品中心、教师周转房、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

短板变靓丽“名片”

2016年,当时宜宾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仅2.5万人。当时,虽然宜宾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居全省前列,但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是宜宾发展的两个短板。

为补齐短板,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撑,2016年10月召开的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战略高度上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宜宾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双城”作为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满足群众在家门口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这一期盼的重要民生实事,举全市之力推进。

宜宾“双城”位于省级新区———三江新区核心区,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建设,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建设。

宜宾启动大学城建设以来,以平均每年建设三所大学、投用三所大学的“宜宾速度”高质量推进。仅2019年,就相继建设了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宜宾学院新校区等。如今,宜宾高校数量和质量,已经仅次于成都市

据宜宾双城建设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高等教育办学方面,大学城已累计签约高校19所,在宜办学高校达11所,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103人;今年秋期,大学城有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园区4所高校建成开学,在校大学生将达到7万人以上,宜宾高等教育从短板变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实现了宜宾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

助力宜宾经济发展

据悉,宜宾“双城”建设伊始,就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招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需求导向设置特色学院和专业,围绕区域发展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围绕科教双轮驱动助推产业转化,在“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宜宾特色道路,这也是宜宾“双城”区别于其他地区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模式的特色和亮点。

截至今年9月初,来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围绕全省“5+1”、宜宾“8+2”产业需求,建立了45个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平台;在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合作协议265个,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项目200余项,培育“产教融合战略基地”近2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40余家,全省唯一的“产教研城”一体化试验区落地宜宾,申报了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企业在本地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大大降低了知识搜寻成本。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知识转化为经济的链条,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靠力量。

当前,宜宾“双城”建设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将认真落实省委“支持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支持宜宾建设成渝双城区域科教中心”等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及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建,探索推进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机制和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2个“双10”目标,推动大学城科创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为宜宾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科教支撑。

新闻推荐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正式落户新都

家庭与生活报讯9月15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彭茚与成都医学院副校长王计生共同签订为期十年的“共建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