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科学治疗方法

家庭生活报 2020-09-29 00:44 大字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涂恩毅

中耳炎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耳鼻喉领域中属于高发疾病。中耳炎的危害较大,患者需及早治疗,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会引起颅内的并发症。耳朵与脑离得很近,特别是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它好发于中耳和乳突,周围都是一些重要的器官。大脑、小脑、大血管、面神经、听神经等都与颅腔只有一层薄薄的骨质板相隔,特别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

中耳炎的常见类型

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少部分患儿会发热;因为疼痛,急性中耳炎容易被父母发现,常可得到及时治疗,但很多父母不会带儿童复诊。需要提醒的是,急性中耳炎易转化为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在治疗两周后,需再去医院复诊。

分泌性中耳炎。多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多发于小儿。由于小儿表达困难,因此不宜早期发现,中耳炎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造成听力的损失,或者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要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特别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儿,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是由于鼓膜穿孔后耳内进水引起。多数患儿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炎症,遗留的鼓膜穿孔可以通过手术修复。

中耳胆脂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胆脂瘤一部分是因为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引起。因为胆脂瘤上皮堆积会导致骨质破坏,影响重要的神经功能,所以一经确认为中耳胆脂瘤,应及早手术。

中耳炎的常见症状

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因此,要详细检查鼓膜,以明确诊断。

早期(卡他期):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检查: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粘脓性及脓性。症状随之加重,耳痛剧烈,呈捕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流、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40℃,惊厥,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晚期(穿孔期):鼓室积脓增加,鼓膜毛细血管受压,出现小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局部坏死溃破,致鼓膜穿孔,脓液由此外泄。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着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粘脓性或脓性。急性传染病并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可深达骨质,称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表现脓臭、鼓膜大穿孔。

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黏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

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如果患上中耳炎,就需要及时治疗,中耳炎治疗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预防感染、其次是手术清除治疗,最后是药物保守治疗。慢性中耳炎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诊治方案,若病情较轻时,一般采用保守药物处理,若存在骨性破坏时,需考虑通过手术的方式根治病症。中耳炎患者的用药有两种方式,一是局部用药,首先清洗外耳道,清洗干净后滴具有消炎作用的药剂,如滴耳液;二是患处用药的同时增加全身用药,即服用抗敏感的抗菌素,达到机体整体消炎作用,有效缓解耳部发炎的症状。

在治疗中耳炎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剧烈运动,不然可能会导致听小骨或者鼓膜修复物的脱落以及移动,还有就是要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防止感冒受凉,不要频繁擤鼻涕,避免鼻炎、鼻窦炎等情况的发生。

新闻推荐

成都市第五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结束

本报讯(记者洪继东)围绕第21个世界急救日宣传主题“疫情下的急救”,昨日,成都市红十字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