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一生跌宕成就一代鸿儒
杨慎画像。
杨慎塑像。据四川日报
□陈婧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阕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是为《三国演义》开篇词,选自明代杨慎所著《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其词大气磅礴,读来荡气回肠,不禁令人遐思,作者杨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生前与解缙、徐渭合称明代“三才子”,“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身后齐名李白、苏东坡,“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追瞻其一生,从朝臣到戍卒,从京师到边陲,历经跌宕而愈挫弥坚,终成就一代鸿儒,为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家学渊源头角峥嵘
杨慎出身新都杨家,祖父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父亲为两朝首辅杨廷和。深受家风熏陶,杨慎幼时便显露出过人天才,时人夸“神童”。孩提时能作近体诗,拟作《吊古战场文》,写出“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复拟《过秦论》,切中肯綮,挥笔即就,杨春读后有“吾家贾谊”之叹。
少年时期的杨慎学名已传遍天下,被称“无书不读”。13岁随父入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中尤以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华,受到时任内阁首辅李东阳盛赞,并收入门下,称其为“小友”。21岁时参加会试,文章本已被列为卷首,不料试卷被烛花烧毁,以致名落孙山。此后又经几年刻苦努力,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23岁时高中状元。
杨慎是整个明代270余年间四川地区唯一一位状元,自他之后,其弟杨惇、杨恂先后中进士,杨恺、杨忱中举人。下至杨慎子嗣,杨家四世,“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成为明代四川地区科举文化的盛事名典。
事君以义面折廷诤
杨慎为官耿介,爱憎分明,往往以进退得失为轻,以气节品格为重,侍上待下,言必由衷。
明武宗贪恋游玩,不理朝政,杨慎上《丁丑封事》切谏武宗“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无果,一气之下托病辞官回乡。
武宗死后无嗣,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世宗意欲将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此举有违皇统,受到群臣激烈反对。世宗听信桂萼、张璁的主张并重用二人,坚持为“议大礼”做准备。杨慎毅然上疏:“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严正表达了君子小人不两立、正道邪说不同行的态度。
嘉靖三年七月,杨慎与学士丰熙等再上《议大礼疏》,领群臣撼廷门哭谏,喊出“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赤胆宣言。奈何秉性刚直的杨慎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十日之内被杖责两次,死而复苏,又被贬至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终生流放,永不赦免。
教以效化民心共融
此后三十余年戍边岁月,杨慎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凡逢弘传中华文化之事,必竭力参加。充分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之美,在中华西南边陲播撒中华主流文化的种子,身体力行带动西南各族社会上中下各阶层民众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杨慎致力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教化兄弟民族士绅子弟及平民。通过文化教育、结社、讲学、题赠、撰写序跋等,实现了西南地区的文化普及与提高,带动了西南地区的讲学之风,提高了云贵人士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为解决当地少数民族缺少史籍的问题,他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俗风情、考察河流山川,编纂有《南诏野史》《南中志》《云南山川志》《滇程记》《滇载记》《滇候记》《滇产记》等书籍,极大丰富了云贵方志文献资源,成为研究西南民族历史的宝贵财富。新四军秘书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题辞赞”曰:“升庵功业,当以在云南推行中原文化,使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与融合,对中华民族的成长有贡献。”
推动各民族在中华主流文化旗帜下的大融合,是杨慎对中华文化史做出的重要贡献。
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漫长的流放生涯,未能颓废其精神,进而坚韧其心志,在困厄的环境下,杨慎三十余年如一日苦心孤诣,矢志学问。
治学贵专,他主张躬身体验、独立思考,贵知重行、知行合一,强调实践致知,尤其注重考据。贬谪云南之后,发现所见之实与典籍所载时有偏颇,从而探本溯源、辨伪存真,坚持“呕心苦志,摹文读经,延搜百氏,穷探古迹,凿石辨剥泐,破冢出遗忘”,由此开启明清征实考据学之端,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引领了清代学术的发展方向。
治世在博,杨慎一生留下著述多达400余种(今存174种),《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清代学者李调元《函海》序里道“新都杨升庵博学鸿文,为古来著书最富有第一人”。
杨慎不仅在经、史、诗、文、词、曲等方面造诣很高,在医药、民俗、金石、书画、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等方面都留有著作,“凡宇宙名物,经史百家,上至稗官小说,医卜技能,草木虫鱼,靡不究心多识,阐其理,博其趣,而订其讹谬”,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大学者。
抱守初心德厚流光
杨慎一生致力“德业”,常与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心力中来”。无论外在环境是顺是逆,他都不改坚守德业的初心,从未颓废自弃,力争有所作为,誓要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真儒士。
在30余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谱写《南枝曲》,以生在“穷山绝域”仍能“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又作《山茶花》,盛赞其“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于咏物之中寄寓自己高洁的人格理想。在修齐实践中,他没有因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而是无论穷达,都坚持“修齐”为“本”、“治平”为“用”,倾其所学,执念济世,决不独善其身。
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戍所,临终时,还谆谆告诫后人“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高度概括了其一生的人格追求与理想信念,流传千古,激励后世。正如游居敬为杨慎所作《墓铭》中赞道:“先生之生,岷蜀之精。先生之出,朝庙之英”“惟忠惟义,远近颂之”。
杨慎一生命运坎凛,颠沛流离,正因为洞明“是非成败转头空”,才能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深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才能“惯看秋月春风”,其洞穿古今的历史视野和笑看风云的豪迈情怀,令人仰止无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海燕)近日,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功能区党工委的领导下,特邀新都区中医医院医护团队来到党群中...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