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久远富含人文底蕴

潍坊晚报 2020-08-23 09:53 大字

城隍庙街除了“街以庙得名”,在记载中也是积淀数百年、富含人文底蕴的地域。明末名宦张尔忠、清代进士陈应聘、学者王延年父子的宅第,都坐落在城隍庙区域。

明初被选充任庙祝王氏一族传承久远

潍县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记载说:有王氏一族的始祖,明代洪武中期由南京选派,充任潍县城隍庙庙祝,即庙里管香火的人。直到几百年后,潍县公安总局进驻城隍庙,庙祝仍为该族王氏成员。

据说,明初太祖皇帝大封城隍的同时,还为各地城隍庙配备了专职庙正(庙祝),这一职务负责各地城隍庙的日常祭祀和管理,在同一家族中世代传承。

毋庸置疑,上世纪三十年代标注的潍县城隍庙庙户也都属该族王氏。该族王氏经过世代繁衍,成为潍县城里人数众多的家族之一。直至解放前,城隍庙街老住户中,该族王氏仍占有不小的比例。特别是城隍庙附近的住户,几乎都是姓王的。

该族王氏是目前笔者见到的城隍庙街一带定居和延续时间最长的族群之一。但除了作庙正(庙祝)、庙户,笔者未见该族王氏的其他事迹。

城隍庙戏楼以南曾是张尔忠家后花园

张尔忠,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历任临漳知县、山西道御史、陕西巡按、佥都御史并陕西巡抚等官职,为明末潍县籍名宦。

当时,正值清兵进犯和各地农民反朝廷武装风起云涌的乱世。在临漳,张尔忠招募兵勇,整修城防,每天自早至晚带兵训练,与士兵同甘苦。来犯清兵见守卫严密而不敢攻城;在山西,他受命疏通河道,兼任防守和疏浚漕运的重任。他一边练兵布防,一边组织人力加紧施工。河道很快疏通,漕粮安然抵京;在陕西,他弹劾布政使和按察使,惩治咸阳、长安两地的贪腐知县。他还领受皇命,会同陕西总督孙传廷诱杀败兵之将、纵兵殃民的总兵贺人龙,并施计短期内平定贺人龙残部兵乱。他算得上是明末的一位能臣,每任一职,都有相当的业绩,故深得崇祯皇帝赏识。他为官十年,就由一个知县升迁到了封疆大吏。

崇祯十五年(1642),张尔忠辞官回潍,为官11年。当年年底,清军围攻潍县城。他与郭尚友、胡振奇等离职返乡官员,协同知县周亮工与军民誓死守城。他分工扼守北城墙,冒着箭雨在城顶来回督战。某日,城墙被攻破一个缺口。他率军击退清兵后抢修城墙时,儿子不幸掉到了城外墙下。有人要开城门营救。他厉声喝止说,为保卫城池落城下者不止一人。因为是我的儿子,就该冒险开城门抢救吗?他的言行鼓舞了守城军民的斗志。全城军民奋力抗击,终于迫使清军无功而退。

笔者未曾听说过潍县城隍有人物原型。明末潍县人张尔忠,无论是他为官11年、桩桩件件的文治武功,还是他在潍县城保卫战中的贡献和牺牲,都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保境安民的本意。因而他是有资格做潍县城隍人物原型的。

张尔忠当年在潍县宅第的大门原来位于大十字口西(今东风西街)路北。清代,张宅转手卖给本地士绅陈应聘。陈应聘,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历任四川新都、岳池知县、广东新会知县、署韶州知府兼南韶连道员。任内也有不少施行善政、勤慎安民、守城保境方面的事迹。离任后,新会县民众曾设立生祠敬奉他。

张宅转手变为陈宅后,陈家将大门改置在了城隍庙巷戏楼以西路南处,在门前竖起两支旗杆,并安放上马石。原张尔忠宅第后花园的荷花池位于城隍庙戏楼以南,面积约400平方米,池中有泉。陈家在池边立了一块石碑,上刻“瑞应泉”三字。后来泉水枯竭,荷花池废。

清代学者王延年家坐落在城隍庙以西

城隍庙街的路北、城隍庙以西,坐落着清代本地缙绅、学者王延年、王之翰父子的宅第。

王延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曾任山西长子知县,以母病离职还乡,开设私塾馆教授乡里子弟。他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46人考中举人,8人考中进士。仅道光二十四年(1844),就有他的儿子王之翰与学生宋玉珂同时考中进士。

王之翰,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历任授翰林院编修、河南乡试副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正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文渊阁直阁事等官职。他在潍县丧亲守孝期间,曾为后来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的潍县人曹鸿勋授课。他离职返乡时,家境清贫。他先后在顺德府(府治今河北邢台)龙岗书院、广平府(府治今河北永年)清晖书院担任主讲,他病故时任济南泺源书院山长。他的学生追赠他“文敏先生”的称号。他工诗词,精书法,创作的《九九消寒歌》在本地曾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王延年、王之翰父子宅第的建筑规模包括五排房屋、四个院落,从南向北依次是厅房、正房、偏房、下人房和磨房及牲口棚。厅房三间,最大最气派,是接待客人和朋友的地方。前三排房子之间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厅房的后门到正房,再由正房的后门到偏房。正房地下深处建有一个能容纳多人的地窖(本地称地窨子),窖内有房间、灯台、通气孔、厕所等设施,平时可以储粮存物外,遇到战乱可以入窖躲避。下人房和磨房及牲口棚则单独成院。

直到2013年,厅房和正房原址尚存。其中正房及地窖保存最为完好。而偏房、下人房和磨房及牲口棚都已不复存在。

潍县徐氏共有十四族

徐氏先祠紧邻仓巷子

在城隍庙街仓巷(仓巷子)口以东路北有一处传统院落,本地人称之为徐氏家庙。

据说1912至1949年间,该处徐氏家庙的正式名称为徐氏先祠,大门三间为一正门两挂耳房,大门正中高悬匾牌,书有金光闪闪四个大字“徐氏先祠”。平时大门不开启,走西耳房便门。大门北为窄长小院。进小院东北角门是祠堂正院,左右栽有两棵矗立挺拔的三学士老柏树。正面三间祠堂宽敞高大,拔台明柱出厦,屋顶覆盖琉璃瓦、哈巴狗、纲插兽。室内主设施是供奉始祖牌位的墙阁楼,阁楼前面是供奉用的香案,香案底下有执行家法用的一头圆、一头扁的堂棍。

按照潍县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相关记载,潍县徐氏共有14族。其中一族的始祖徐士贤,明代洪武十年(1377)由武定州桑落树迁至潍县城内县门口以西。但除此外,未见该族的其他记载。从位置上看,该处徐氏先祠当时应该是该族的族产。

新闻推荐

新都区“新都夜生活节”拉开帷幕

本报讯(记者洪继东)日前,由新都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新都夜生活节”拉开帷幕。新都夜生活节以“成北新消费,香城夜未央”为主题...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