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蝶变”中收获两个效益

四川日报 2020-05-08 06:41 大字

——对话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

□本报记者 张红霞

转变营城思维,重塑城市新价值,成都市新都区将公园城市理念融会贯通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着力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统一,探索城市核心竞争力、功能承载力、区域辐射力全面提升。

记者:通过建设公园城市,新都区有哪些收获和经验?

许兴国:我们一直坚持以生态价值转化撬动城市整体价值提升,着眼解决生态建设“钱从哪里来”“怎么可持续”“价值最大化”的核心问题,探索形成了“五步走”营城路径。

第一步,强策划优规划。高质量编制《新都区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毗河公园概念设计方案》,目前我们正在面向全球招标,打造毗河公园,推动形成拥河发展的城市格局。

第二步,疏功能控强度。坚定落实“中优”“北改”部署,着力疏解非核心功能,推动公园周边工业企业搬迁置换、工业用地转型,实现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双优化”。

第三步,塑绿态筑美景。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高标准建设绿道体系、城市公园,新增绿化52万平方米,建成182公里香城绿道和泥巴沱森林公园一期等7个城市生态公园。

第四步,融公服提品质。实施公服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在公园、绿道周边统筹布局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功能配套设施20余个,积极开发音乐、电竞、火锅等高附加值的文化IP,实现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1+1>2”的加乘效应。

第五步,抓运营求平衡。践行“城市综合运营商”思维,探索支撑公园城市建设的政府融资、国有资产配置、公共资源管理、政府社会合作共营等模式,促进公园城市营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泥巴沱森林公园在片区布局点状商业用地200亩,引入市场主体,以租金、营业收入反哺绿道和公园运维。

记者:公园城市给新都带来了哪些变化?老百姓又得到了哪些实惠?

许兴国: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一个美景概念,还要和我们的生活、配套以及整个大环境有机融合。

我们依托38万亩耕地优势,策划了17个特色小镇和25个特色林盘聚落,打造消费生态圈,去年乡村旅游收入12.5亿元。

这个生态圈,也不是简单地以餐饮或休闲娱乐去吸引消费者。围绕联“园”、塑“景”、兴“农”,我们将郊野型示范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绿道为脉,串联尖锋运动公园、拾里庭院、芳华桂城等8大特色片区,建设“锦水公园”,引领文旅消费新潮流。比如我们打造的天府沸腾小镇,强调要把文化氛围打造出来,解决思想、文化、体验、感受的需求。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新都还以“城市的核心是人”为价值取向,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方向,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

一方面,大力推进75个老旧院落改造和153条背街小巷整治;精细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和“旅游的路”,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推动城市从“无感增长”向“有感发展”转变;建成25个小游园微绿地,强化文化、康养、休闲、运动等功能服务;另一方面,巩固提升“三治一增”成效,2019年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9天,青白江、毗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分别提升至Ⅲ类、Ⅳ类。

如今,我们充分利用毗河城市会客厅的生态价值,探索出“逛公园、吃火锅、谈项目”的招商三部曲,正推动“政策招商”“土地招商”向“环境招商”“绿色招商”转型跨越。

新闻推荐

奔涌吧,后浪 一座城市伴你闯

“青羊区吴彦祖”张冀伟成都,为“蓉漂”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5月4日,是属于中国青年的节日。时代的大潮奔涌,后...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