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工作法” 步步暖人心 新都区构建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新都创建“家门口服务点”,全区新建邻里驿站115个,下沉服务事项77项。图为红湖公园城小区的邻里驿站
“壹品檀是我家,社区人人都爱它;建支部抓服务,红旗舞民众夸”。这是新都区斑竹园壹品檀小区的黑板报上一首业主传诵的小诗,但谁曾想到,如今人人夸赞的小区,曾经挂满业主维权标语。
这样的小区“变形记”,在新都可不只一处。新都区通过聚焦居民小区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基本单元,探索出“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聚合力、植文化”五步工作法,初步构建起特大城市新型中心城区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新都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五年,新都区总人口从80万增加到130万、建成区从33平方公里增加到66平方公里,加强小区党建工作,实现精细化治理,是应对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有效途径。
家门口找党员
小阵地夯实大党建
“小区的党员在哪里?”这曾是新都区大丰红湖公园城问题重重时,居民们喊出的一句疑问,它也是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的真实写照。
新都区以乱象丛生的红湖公园城小区为试验田,创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通过找党员、建组织,从小区12100人中查找流动党员110名并成立小区党支部;通过优机制,破除“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双组织管理小区、党组织缺位的弊端,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工作站,建立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小区党代表制度,建立街道党工委委员联系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小区网格(小区、楼栋、单元)的“三联+”机制;通过聚合力、植文化,积极引入西南石油大学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和“向日葵”“幸福家”等社会组织,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通过半年多的努力,红湖公园城小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蜕变。
新都区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必须提升组织力,筑牢小区党建阵地,把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到物管公司、业委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发展治理才能有坚强堡垒,群众才能有主心骨,才能凝聚城市建设发展的正能量。
“老大难”不再难
小支部发挥大作用
新都区委组织部针对商住小区、老旧院落和集中安置区三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小区治理痛点,分类制定“五步工作法”3.0版本,明确小区党支部的工作重心,对成熟的商品房小区,坚持以监督业委会、物业机构依法履职为重点;对老旧院落,以兜底补位、服务群众为重点。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都区五四小区,多年来基础设施陈旧,“一楼几乎家家有违建”。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桂东路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做好宣传动员,发动小区党员带头“拆小院并大院”。一遍遍讲法律、做工作。半年不到的工夫,五四小区拆除违建围墙共3000余米,释放出公共空间,曾经的“脏乱差”华丽蜕变为如今的“美加净”。
东风佳苑二期是石板滩街道典型的混居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包含了诸多安置小区存在的问题。入住初期,小区居民各自为阵,对小区管理事项不关心、不支持,乱扔乱堆,环境非常糟糕。“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不仅在于硬件环境,更在于小区的氛围与感受到的服务。所以,发挥好小区党员的作用很重要。”石板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党委在小区建立了“邻聚里”党群驿站,成立了党支部,动员小区里13个村26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了小区党支部,至今已开展近50场志愿服务活动。
一个个院落整洁而祥和,一个个宽敞的邻里党群驿站给了小区居民更大的舞台空间,各类文化服务让新老居民相识相知,小区有了更多的民生温度。
据了解,新都区培育“家门口好党员”,4511名“口袋党员”主动亮身份,开展“敲门行动”,“有事找党员”成为居民共识。筑牢“家门口党组织”,开展“温暖物业”创建,实现党组织力量在小区的全面延伸。念好“家门口邻里经”,派驻703名专职网格员进小区驻点服务。创建“家门口服务点”,全区新建邻里驿站115个,下沉服务事项77项。营造“家门口好风尚”,200余名社区规划师进小区,建设“驿站文化”乡愁馆、居民馆。开展小区“故事荟”系列活动,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家园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新闻推荐
丰富的人才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现代服务业签约仪式现场。温江区签约现场。共享新机遇,共建生态圈...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