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父亲 在新繁当过知县

华西都市报 2020-04-23 01:48 大字

三贤堂。

东湖碑廊。

西川节度使李德裕雕像。

新繁东湖公园。

□章夫

作为一个官员,不在乎职位高下,能造福一方百姓,且长留人心间,王益今生也不虚此行了。他的留名传世,不仅仅因为有个叫王安石的儿子。

从成都向北,经过驷马桥,再一路前行,约摸40多公里,便到了新都区,新都下辖有一历史名镇,唤名新繁镇,新繁镇上有一名源,叫东湖。

“卫公东湖”的由来

驷马桥。新都。新繁。东湖。都是有着上千年的古董。

驷马桥是西汉大儒司马相如荣归故里时的重要标志。《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家乡为了纪念司马相如,遂将升仙桥改为驷马桥。

新都的得名更早。系古蜀王开明氏时期的都城,新都博物馆陈列有开明王朝的重要历史物存——鳖灵在位时的“玉玺”(铜印)和死后栖居的独木棺椁。《华阳国志》云:“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新繁比新都成名还要早。史载,新繁最初之名“繁”,新建城邑,取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之义为名,故名繁,为蜀王望帝杜宇氏所建。

《华阳国志》记载:“蜀川人称郫、繁为膏腴”。蜀族人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就创造了新繁的治所“繁邑”。繁邑地处平原,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历史上被誉为“天府膏腴”、“川西碧玉”。

最初的繁邑很大,拥有今天的彭州市和原新繁县的大部分区域。

东湖是唐代所造的一处“官湖”。这处“官湖”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追本溯源,东湖竟是李德裕被贬为新繁县令时所开凿。

李德裕入相前系西川节度使,他接手的,是“一副支离破碎的烂摊子”,就任后,大加整肃,广筑要塞,很快改变了面貌……被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

因为李德裕死后封为卫国公,所以新繁东湖也被称为“卫公东湖”。

东湖内的“三贤堂”

至今园内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唤名为“三贤堂”。不为人所知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三贤堂”,竟也是南宋所建。

所谓“三贤堂”,肯定与三位贤人有关。这三贤除李德裕外,另外两位就是梅挚和王益。或许他们的名字一般人不熟悉,但一旦知晓与他们相关的人和事之后,便会恍然大悟。

梅挚和王益俱是北宋人。巧的是,身为北宋右谏议大夫的梅挚竟是地地道道的新繁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陕西转运使,后迁至右谏议大夫。其文章、政绩在当时享有盛名。

梅挚的出名缘于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五瘴说》,这篇不足千字短文让他万古流芳。

梅挚生活于北宋中期,这是官僚机构日益膨胀,统治阶层腐败之风盛行的时代。

《五瘴说》是景右初年(公元1034年),梅挚任昭州(今广西平乐县)知府时写下的——

仕有五瘴: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帏薄之瘴也。

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着必殒,虽在毂下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士瘴,不亦谬乎!

梅公雄文可谓名传千古,其《五瘴说》常让家乡人引以为自豪。

清光绪元年(1875年)新繁人严渭春做广西巡抚,在桂林龙隐崖见到了刻在崖壁上的梅挚的《五瘴说》,回到家乡后时常提起这件事。

不久,新繁人吕子丹在贵州罗斛做官,遂派专人到广西拓制《五瘴说》。

光绪三年(1877年),吕子丹回新繁,把《五瘴说》拓片送给龙藏寺的方丈雪堂和尚。

光绪六年(1880年),雪堂和尚将《五瘴说》翻刻于龙藏寺碑林。

光绪十年(1884年),新繁知县段莹又将《五瘴说》翻刻于新繁东湖。

王益为官有清名

三贤中的王益(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英年早逝,只活了46岁。

王益系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历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判官,新淦(今江西新干)、庐陵(今江西吉安)、新繁(今成都新繁镇)知县、韶州(今广东韶关)知州等地方官,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卒赠工部郎中,后以子贵追封楚国公,赠太师中书令。

王益娶妻徐氏、吴氏,共生有七个儿子。分别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

从简历中可以看出,王益一生在南北各地做官,都基本上徘徊在州县一级。虽然如此,所任之处,政绩大抵不差。史载,王益为官颇有清名,对属下约束很严,判案也很少动刑,史载他“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一人”。

不仅公堂上如此,王益教育孩子也从不进行体罚,这样的家庭氛围应该对王安石的人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王益为官清廉,做了一辈子官,却不置田产,只靠有限的官俸维持家庭生活。由于没有田产,他每调任一处,就拖家带口,一起前往。

新都做官期间,王益“减刑狱、兴学校、倡风化”,仅三年时间,便能让百姓啧啧称赞,实殊不易。

两联长诗以窥人心

东湖园内至今保存有王益写的长诗《新繁县东湖瑞莲歌》,诗云:

火云烁尽天幕腥,水光弄碧凉无声。

荷华千柄拂烟际,杰然秀干骈双英。

天敕少昊偏滋荣,宵零仙露饶金茎。

袅袅飘风起天末,绿华珰来琤琤。

觥觞式宴资击赏,何人掞藻飞笔精。

越国亭亭八百里,木兰泛咏称明媚。

争如锦水派繁江,孤根擢翠葩分腻。

紫清合曜流霞晖,楚台无梦朝云飞。

韩虢佳人新侍宠,温泉宫里赐霞衣。

赫赫曦阳在东井,珍房萃作皇家庆。

流火初晨复毓灵,连璧更疑唐杰盛。

眇观熙政接元和,嘉穀重荣田野歌。

高宗昔庆刘仁表,五色卿云世甚少。

我今取喻进德流,优哉祥莲出池沼。

草莱泥滓俱弃捐,致君事业殊商皓。

归作臯夔稷卨臣,同心一德翊华动。

诗中不难感受到这位县令企盼新繁政通人和的拳拳之心,也能一窥他减刑狱、兴学校、倡风化等治理新繁的若干功德。他的这首诗令远在他乡的梅挚十分感动,他感念家乡有王益这样一位父母官,于是也撰写一首长诗《和王益新繁县东湖瑞莲歌》以和。诗云:

东湖七月湖水平,鳞波暗织箫籁声。

中有植莲一万本,红漪相照擒繁英。

地灵气粹不我测,双葩条如同一茎。

黄姑织女渡银汉,蜺旗凤葆罗空青。

又认英皇立湘渚,翠华不返凝怨慕。

五十哀弦顿晓声,骈首低昂泣珠露。

是时主人集宴喜,湖光浸筵霞脚腻。

朋簪峨峨尽才子,椽笔交辉云藻丽。

酒酣倚栏惜红晖,炳素徘徊萦不飞。

魏宫甄后昼方寝,彷佛有人持玉衣。

此邑古来无异政,室家疮痏何由庆。

三年鼠窃例皆然,以薪救火火弥盛。

自公柅车政克和,载途鼓腹腾讴歌,歌公用心日皎皎,不独于今古应少。

因感珍芳两两开,玉贯珠联当县沼。

况我与公高适道,芝歌肯迹商山皓。

嘉谋嘉猷思入陈,愿将此美归华勋。

宝元二年己卯(1039年)二月,王益卒于江宁任上。

作为一个官员,不在乎职位高下,能造福一方百姓,且长留人心间,王益今生也不虚此行了,他的留名传世,不仅仅因为有个叫王安石的儿子。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耍成都”系列活动登场 熟悉的成都味道回来了

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为按下餐饮业稳产满产“快进键”,2020“过节耍成都”城市IP活动即日起全面启动,联动22个区(市)县、各...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