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加快构建现代治理新格局 奋力实现新都“发展之变”
砥砺奋进的2019年,新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新都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154”总体部署,突出“一心四区”建设,攻坚克难,竞进争先,推动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春华秋实,新的征程又再开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成都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新都区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的关键之年。
新年伊始,1月13日,新都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将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转化为推动新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务实行动,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现代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城市竞争力、宜居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发展之变】
产业“质变”更提神
新都构筑“产业机会之城”
时至去年年末,新都的“产业快跑”势头依然不减,2019年12月24日,“民用大飞机机头批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入驻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助推新都区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12月30日,新都与中铁二院、中车成都公司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搭建起了研发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互动的平台。此举为正在全力谋求产业“质变”的新都又添助推力,助力轨道交通“制造”向“智造”升级,向“智造+服务”转型。
去年,新都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不松劲,两次承办全省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355.4亿元。轨道交通起势成型,已形成年产600辆地铁的整车制造能力,国地实验室、中车西南研发中心投运,NQI质量基础体系加快构建,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6%,支撑作用逐渐增强。航空制造高位起步,创新“1+1+N”发展模式,中国航发涡轮院研发总部竣工,航空产业园一期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传统物流加快向智慧物流转型,京东亚洲一号、美国安博等一批物流头部企业建成投运,传化北中心加快建设,西南公路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优势产业提能升级,北大资源智能家居产业新城启动建设,智能家居产业生态轴加快构建。
善作善成,新都全委会提出坚持把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增强城市功能支撑、构筑产业发展优势的主抓手,持续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发展逻辑转变,深耕产业功能区建设,构筑起新都区域治理和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转型迈向高端,发展逻辑也在不断迭代。
与其“给优惠”,不如“给机会”,去年从10月的北京,到11月的上海,12月又去到了杭州,新都带着“机会”奔赴多地。
11月中旬,新都在上海发布“2019新都城市机会清单”,产业功能区建设首当其冲。
当天,围绕今创轨道交通+环境产业西南总部项目等,新都共27条城市机会清单——融资需求接近300亿元,高层次人才需求达百名。
仅仅一个月之后的12月12日,新都又远赴杭州,召开了以“智慧物流产业园”为核心的推介会,6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达到200亿元。
深刻理解市委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大要求,新都正在把“三圈融合”思路贯穿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智慧物流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城建设全过程,实现从“供土地”向“供平台”转变。
营商环境谋“蜕变”
打造升级版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营商环境的建设上,为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功能区内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企业管家”作为“自己人”,帮助企业实施全程代办、政策咨询、问题反馈等,实现全周期服务。实现企业招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得好。
营商环境的“脱胎换骨”,带来了新都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一项项签约到建设到投产的纪录在新都不断被刷新。
今年,新都将紧扣全市“创新提能年”主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改革获得感。
新都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投一体贯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中车电机西南研究院、新誉西南研发总部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功能区转化、运用和量产。构建“需求端+平台端+供给端”的绿色金融产业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实施“香城英才计划”,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引才,强化产业功能区人才供给。推进人才政策“一站式”兑付全覆盖,加快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完善高品质人才服务链条。
深度链接“蓉欧+”,强化国际公路港与国际铁路港“两港联动”。积极融入成德同城化和大港区一体化,与德阳、资阳、眉山加强能源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产业合作,与金堂、青白江谋划共建毗河产业走廊。
新都改革“下深水”,正在构筑起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城乡之变】
公园城市“嬗变”更迷人
让绿道成为最美会客厅
从182公里的高品质绿道,到城市中的25个小游园微绿地;从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到天府沸腾小镇、毗河绿道·音乐文创公园等绿色消费新高地,新都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机制新路径,努力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新思路。
新都坚持把公园城市建设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度融合,不仅通过产城融合的规划和宜居宜业的感受,着力提升城市对产业人的吸引力,而且在绿道中植入主导产业场景,让绿道成为最美会客厅。
以小游园微绿地、香城绿道、城市公园建设为重点,“串点成线、联面成网”,重构新都生态景观体系,将绿道消费场景策划、建设、运营以及业态植入等纳入机会清单,招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参与绿道建设与管理运营,探索具有新都特色的公园城市建设范式。
新都全委会提出,将以TOD综合开发引导城市消费格局重塑,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名店经济、假日经济,推动新老城区传统商圈转型升级。依托毗河绿道、泥巴沱森林公园、天府沸腾小镇等网红新地标,打造集特色餐饮、时尚潮购、生态游憩于一体的“公园+”消费新场景,实现商业价值、公共空间和品质生活的互促共进。
发力文化地标建设,匠心打造“宝光禅境·桂湖名都”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文创经济发展,打造川音文创园等项目;塑造“三香”文化品牌,开发火锅、熊猫等文化IP,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名片。新都公园城市“嬗变”大幕已启。
美丽乡村谋“裂变”
探索新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新都高水平策划的17个特色小镇和25个川西林盘,正在陆续成为“人气打卡地”。其中,天府沸腾小镇入选四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尖锋运动公园建成西南最大户外旱雪基地,芳华绿道举行微型马拉松赛事,夏河溪、拾里庭院等特色林盘聚落星罗棋布,新都的乡村经济全面引爆,美丽乡村的“裂变效应”正在发生。
新都全委会提出,将继续壮大特色小镇和林盘经济,通过特色产业植入、核心项目培育、消费场景构建,推动沸腾小镇、花厢·洗心箼、尖锋运动公园、芳华微马公园等特色小镇提档升级,川音艺谷等精品林盘加快培育,打造全国首家可口可乐乡村餐厅,构建天府大道北延线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带,大力发展乡村赛事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会展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探索构建“政府+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等联建联营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引导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经理人。推动文化浸润,提升乡风文明,让新都乡村“颜值”“气质”兼备。
【治理之变】
基层治理谋“聚变”
有温度的新都生活更幸福
过去一年,新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亮点频现。
按照“留改拆增优”五字诀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五四小区治理经验在《新闻联播》报道,“五步工作法”在全市推广,推动成立“大港区社治联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党建引领下的社治创新不断,在新都产生的“聚变效应”有目共睹。
一个个院落整洁而祥和,一个个宽敞的活动场所给了社区居民更大的舞台空间,各类文化服务让新老居民相识相知,社区有了更多的民生温度。
“三联+”机制,通过聚合力、植文化,高校联动、社会组织参与,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探索出“五步工作法”,成功破解居民小区治理难题。
过去的正因社区,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社区,如今的正因社区已成为集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在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上,新都区始终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作为攻坚方向,创新治理思路,把问题转换为实施项目,以“板块式集成化+一张图”思路,科学确立“五大行动”三年计划,多元投入资金,实施覆盖全区255个社区的重点民生项目,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参与。
去年,新都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结合组织建设、特色打造、资源融合、线上阵地、需求导向、激励创新六个方面,积极打造有态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阵地,让市民群众享受到贴心的常态化便民服务。目前,新都区已正式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名单。
新闻推荐
开新线了!成都明起开通三条轨交线路本报讯(记者陈碧红)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10号线二期、有轨电...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